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儒学智慧
 孔子的礼仪 
  孔子时代当时礼崩乐坏是另一重要表现,行礼者只是徒具形式,而缺乏内心的虔诚。孔子反对这种虚伪的礼仪,他说,行礼啊,行礼啊,难道只是向神祗贡献玉帛吗?音乐啊,音乐啊,难道只是敲钟打鼓吗?假如人心里没有遵守礼制的仁爱之心,他能行出个什么样的礼仪呢!他把不仅外表上遵守礼仪,而且内心也虔诚、自觉遵守礼仪的品质,看做最高的德行。他希望以周代的礼仪为蓝本,然后根据现实情况加以增删,制订出为当代所用的礼仪来,但是,他没有条件实现自己的愿望。
   把当时混乱的状况纳入以礼制为规范的秩序,是孔子的追求和理想。然而,当时那些想利用他的君主没有力量,有力量者想的是如何违背礼制,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所以不能利用他,孔子也就始终没有机会亲自实现自己的理想。晚年,孔子看到亲自使天下归于秩序已经没有希望,于是就放弃做官,专心于教授学生和整理古代的典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劳作,把古代英明帝王的统治经验留传下来,使后世有所遵循。
  他所整理的古代典籍,有《尚书》,那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优秀政治文告,也是当时政治经验的集中体现;有礼书,他教导自己的儿子说,不学习礼仪,就不能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有《诗经》,据说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歌很多,他经过删改,存留了305篇。他整理了古代的乐曲,据说他回到鲁国以后,使古代优秀的雅乐和专为祭神的颂歌都达到了标准。据传,他根据鲁国的史料加以删定,写成了《春秋》一书。儒者们认为,《春秋》的字里行间,都包含着孔子对当时事件的批评或是表彰,因而可作为后世处理政事的标准案例,所以被尊为经。据说他藕晚年特别喜欢《易经》,那时的书籍都是用刀刻在竹简上,然后用绳子穿起来。孔子读《易经》遍数太多,致使穿竹简的皮绳都断三次。后世儒者一般认为解释《易经》的《易传》也是孔于写的,所以和《易经》一起,合称《周易》,被一起尊为经典。但现代学者多数认为,《易传》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孔子一生,教授了很多学生,史书上说,他的弟子有300人,其中优秀者有72位。72位之中,又有十几位是最优秀的。这些学生,多数都成为国家的官吏,其中不少人还是国家的夕将、宰相或者顾问,在当时和后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们用。
   孔子教授学生的功课有六种:第一是礼仪,第二是音乐,第三是写字,第四是数学,第五是射箭,第六是驾车。其中射箭和驾车都是当时经常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中每个官吏都必须掌握的军事技能。也有的说,他教授学生的功课除了上面说过的礼乐之外,还有《诗经》和《尚书》。
  这些知识,可以说都是古代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事务经验的结晶。孔子认为,它们都是古代英明帝王留给后世脚贵遗产,自己的任务,仅仅是把这些遗产接过来,传授下去,而;进行创造,这叫做“述而不作”。他表示,自己热爱这些文化遗产,到老也不改变。这些遗产,是他教授学生的基本教材。在教学中,学生随时向他发问,他都也耐心解答。这些问答被记录来,就是后来的《论语》一书。由于他教授的主要是实际的技能,比如礼仪,主要是如何去做,所以他要求学生,要一边学习知识,一边进行演习。孔子和他的学生演习礼仪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广泛流传。
  孔子热心地教授学生,只要拿很少一点礼物,他就收作弟子。有许多人,是父子两代都跟他学习。自己学习,他从不厌倦;教导别人,他从不厌烦。他根据学生的才能,分别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他不让学生死记知识,而是启发学生思考,他认为,不能把学得的知识进行推广,不是好的学生。他教育学生的众多以及他教育方法的优秀,使他被尊为古代伟
大的教育家。
  他在著述、教学生活中过了将近十年,生命已经快到尽头。鲁国国君在打猎时,有人猎杀了一只野兽,不知它是什么。孔子看到了,说这是麒麟。麒麟是吉祥的神圣动物,要在圣人出现的时候它才出现,现在出现了,却被人杀死,孔子非常伤心,认为这是圣人的主张不能推行的预兆。这时候,他那最年长、也是经常跟随他的学生子路在政治动乱中被人砍成了肉酱,他的年轻并且最受器重的学生颜回又因病死去。他感到,这些都是上帝在告诉他,他的道无法推行了。他又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之间,那是殷人礼仪中放置死者的地方,所以他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对自己的学生歌唱道:“泰山塌了啊,房柱倒了啊,一个智慧的头脑
要消失了。”唱着唱着,流下了眼泪。在悲哀和绝望中,孔子离开了人世。
   依照礼制,弟子们都为孔子服丧三年。其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子贡,在孔子墓旁修建了一个草棚,为孔子守墓六年,然后才离去。后来,他的弟子和鲁国群众有许多就在墓旁安了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居民区。儒者们也经常在孔子墓旁演习礼仪。由于孔子的影响,鲁国长期遵守着古代的礼制。但是,由于诸侯们仍然忙于争夺天下,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孔子的学说仍然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重视。直到500多年之后,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在位)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决定废除其他学说,独尊儒学,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终于成了国家的指导思想。
   在统一的国家中,如何祭祀孔子?在决定把孔子学说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以后几十年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后来,国家政治?昆乱,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有位儒者向皇帝上书,说是由于祭祀孔子的规格太低,上帝不高兴了。于是把孔子封为殷朝开国君主汤的后裔,并且由国家拨款,祭祀孔子。到了东汉,国家又重新作出决定,把孔子列为国家一个特殊的祭祀系统,和社稷神规格一致。从这时开始,独尊儒术的国家,终于为儒术的创立者孔子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而历代对孔子的祭祀礼仪也不断改进,规格也不断提高。每个县城都必须建立孔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季,地方主官要主持孔子的祭祀;每月朔望,在校学生必须在老师的主持下祭祀孑L子。在京城的孑L庙,一般由宰相或太子主祭,但皇帝也往往亲自前往致祭。孑L子的优秀弟子也和孔子一起,享受后世祭祀。后来又把历代已故的优秀儒者选进孔庙,享受祭祀。死后能够进入孔庙享受祭祀,是一个儒者最大的荣耀。在中国封建王朝灭亡前夕,孔子的祭祀也达到了最高规格:和上帝同一规格。然而不久,民主革命爆发。新的民主共和国不再祭祀上帝,也不再祭祀孔子,全国各地的孔庙随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现在保存下来的,除了北京和孔子家乡曲阜的孔庙之外,其他地方已经为数不多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