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道学智慧
 《国语》和《山海经》 
  中国本土早已沉淀在人们心中灵魂不死的民族心理和信仰。从悠远的夏商古代到中国后世,灵魂不死的观念源远流长。早在三代之时,我国已有了较为系统的灵魂不死思想。例
如,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归于水,相传夏族的祖先鲧死后化为水中的精灵,在《国语》和《山海经》中对此均有记载。传说人死后化为水中精灵,其实是说人的灵魂以水为归宿,人死后灵魂入水。东夷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归山,由山神掌管。有穷后羿是传说时代的东夷族英雄,据说恒山就是有穷氏之鬼居住的地方。厨人则认为,人死后魂气归天,化为气,称之为精神;形体腐烂于地下,化为野土,称之为鬼。这种说法后来被广泛接受,成为中国古代灵魂不死观念的理论基石,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如先秦的《管子》中关于“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的说法,和东汉王充关于浊气构成人的骨肉形骸,死后复
归于地,清气构成的精神死后升天的思想,显然是受了这种观念的影响。
   古代先民对于人死后灵魂的最终归宿或人于水、或归于山,或升于天,具体看法并不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看到了人的肉体生命的短暂,而幻想精神可以超脱肉体独立存在,而获得永恒。这种灵魂不死观念对占代先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使祭祀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的天子和百姓年初岁末或月初月末乃至春秋冬夏不同的时令都要举行不同的祭祀。祭祀的对象除了天神外,还有祖先神。
   远古人的灵魂不死观念的产生和流行,自然纯朴,没有经过太多人为的雕饰和装点,真诚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思维的幼稚和由此而来的种种迷信。具体地说,漫长的远古时代和原始社会,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胎而来,稚嫩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惊奇地注意到了自身,却又对自身的许多问题解释不清楚。其中做梦现象就使他们倍感奇异。以此而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骸,可出走出躯体而独立存在。同样的道理,人死了,身体腐朽或消失了,他的灵魂却可以脱离这一躯体而继续存在下去。人的躯体只是他的灵魂存在的寓所之一,躯体没有了,灵魂可以转移到其他的地方继续存在。这便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灵魂不死观念。这种观念朴实而真切,源于人们对人类精神的直接感受。它的出现,既是一次人性的觉醒,又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沉重的蒙昧。
   南怀瑾先生曾指出,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在研究宇宙人生问题,想在其中求得人类得以永久而平安的对策。哲学思想也如宗教精神一样,都是基于对人生的悲观,对世界的缺憾而发出,虽然哲学和宗教一样,也都为现实人生,为现实世界问题而努力,可是它的最终要求与最高目的,大体都是为了研究生死问题。尤其在宗教思想上,正如一般人所说,都为死的问题做工作,鄙弃人生,而否定世界,果然他们也在尽力善化人生,美化现实,但它的目的,仍然是把现实人生努力的成果,作为死后灵魂超脱的资本。换言之,宗教与哲学,大致都站在死和灭亡的一边喊话,呼唤灵魂的升华。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