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现代故事
 人格资本10(比尔盖茨) 
              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

   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威尔逊与乞丐的故事

  比尔·盖茨先生认为成功是一个人的人格资本,别人不会在意你的自尊,成功才是硬道理。威尔逊和乞丐的故事便说明了这个道理。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
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钱,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二十三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下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败,有人只能以乞讨混日子为生,有人却能出人头地,这绝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奋斗与否。
  面对自己的不幸,屈服于命运,自卑于命运,并企图以此博取别人的同情,这样的人只能永远躺在自己的不幸中哀鸣,不会有站起来的一天。可失败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奋斗一样可以消除自卑的阴影,赢得尊重。

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比尔·盖茨说:“成功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子,它是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被人尊重与自尊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的需要:’看做是区别于其他四种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人类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潜力的心理需要,是一种想要实现人的全部潜能的根本欲望,而成功的最基本的动机和我们对成功的追求,正是来源于人类“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当一个人为着一个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并最终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他未必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成功绝不意味着生理的满足,也不等同于财富的积聚和得到某种虚名或地位。每个人都在本能地为实现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而努力,当你奋斗的目标仅仅同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或者自尊需要相联系的时候,你还不算是一个完全的成功者,因为你所做的只是一种准备,一种铺垫,一种积累。
假如你把这种较低层次的需要当做最终目标,无法达到时一定会心灰意冷,一旦达到时又会沾沾白喜那那么你就会终生与成功失之交臂。
  成功者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并不排斥对较低的心理需要的追求,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与确立,还往往有赖于这种较低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
  然而,成功者自我实现的动机和需要是那样强烈,处处体现出一种要使自身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倾向,体现出要使自己越来越成为一个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的趋势。
  成功者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是一种超越性的动机,即使在某种低层次的需要无法长期满足的情况下,它也能给人以战胜挫折,冲破逆境的巨大力量。
  成功是一种心灵的力量,人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对自己的目标常常不能专注,往往是三心二意,如果是这样,即使拥有再多的聪明也是浪费。
  当一个人目标专注的时候,或者是当他还在为一个看起来非常渺小的目标努力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类最高级的心理需要所闪烁的光芒。
  自我实现的途径因人而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也各不相同,正如马斯洛所说:“有人可以表现出体育、艺术或发明创造上的伟大成就,也有人却希望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然而,他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在没有英雄崇拜的物质年代,连孩童的心境也骤缓疲钝甚至麻木。而“未来的主人翁”,却是一个用科学游戏和成人观念催生的电脑神童。
  比尔·盖茨成长的年月,正是人类科学技术向宇宙太空挑战的幻梦年代,因为那时候有火箭升天,并发射到月球。盖茨觉得科学十分神圣有趣,他在日记本里憧憬着与外星人的交流和对话——是我们征服了时间,向着无边的宇宙远航;是我们驾驶着光子飞船,向你们呼唤……
  当他成为巨富后,也曾无限眷恋感慨当年:“那会儿我们可以学习什么是火箭摆脱重力圈的液态氧脱速,什么是天上的‘那一边儿’。而今,大部分太空计划已变得如此平凡无奇,不能像以往那样强烈震撼我的心,并激发无限膨胀的求知欲了……”
  盖茨酷爱的是科学。他不像父亲那样热衷法律,却也五师自通,很小就是谈生意的高手——他曾与姐姐克里斯蒂私下达成了一项议定:基于非独占原则,让他能随心所欲使用她的棒球手套。为了享受这种权利,小盖茨付给姐姐5美金,并要求她签下一份合约。
  多年以后,迅速成长的比尔·盖茨的经历赋予了一位日本漫画家激情与灵感,他便以盖茨为蓝本,为笔下所绘的漫画角色取名为少年江普(YounS Jump)。和盖茨一样,那个蓝色眼睛、浅黄色头发的卡通少年广受孩子们崇拜与欢迎,因为画中的江普勇敢追求高科技的冒险游戏,并且千锤百炼、百折不挠。
  可以设想,这个卡通少年应该头框一个“电脑屏幕”,腰间斜挎一个“算盘”——因为他不仅热爱探索高科技,还是一个十足的买卖高手。
  比尔·盖茨算得上是个“人精”。他是在明确了自己的爱好以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自己的理想,朝着自己的目标走的。
  成功者的面前不能没有目标,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却并非总是那些令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事业或成就,并非总是某个巨大的、最终难以完成的具体目标。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利环境的喜悦,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后来人探明了道路,创造了更多的成功机会,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
  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希望、幸福和快乐,因为归根到底,成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成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


  比尔·盖茨认为成功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维护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在成名之前可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痞流氓。戴尔·卡耐基在《伟大人物5分钟传记》一书中是这样评述杰克·伦敦的。
  60年以前,一个流氓偷乘一辆货车到了巴弗罗城,开始了挨家挨户乞讨的生活。警察把他当成无赖逮捕了起来,法官判他在监狱中做30天的苦工,一连30天,他天天都要开山劈石,除了有少量的面包和水维持生计外,其余什么也没有。
  但是6年后,这个流氓,这个以前的酒徒、恶棍竟成了美国西部沿海最受欢迎的人。他受到加州社交界的殷勤款待;他还是小说家、批评家以及编辑们热烈赞扬的对象;他被誉为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在19岁以前,还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他在40岁时就死了,可是他却给世人留下了51部巨著。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当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并受到了深深的震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的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读书的时间往往达到了10至15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塞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当他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用脑力谋生。他厌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愿再挨警察无情的拳头,他也不甘心让铁路的工头用灯揍自己的脑袋。
  于是,就在19岁时,他进入加州的奥克兰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著的进步,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4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为了,读书,任何工作他都肯干。他曾在饭店中刷洗过盘子;他擦洗过地板;他也在码头、工厂里卖过苦力。
  后来,有一天——他饥肠辘辘,身边只剩下两块钱了——他决定放弃卖苦力的劳苦工作,献身于文学事业,这是1898年的事。5年后的1903年,他有六部长篇以及125部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杰克·伦敦的文学成就,不但改变了他的生活,更改变了他的人格和尊严。

不要祈求别人的认同

  比尔·盖茨指出,从表面上来看,让别人喜欢我们并没有什么害处。但是,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认可,是要付出代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取悦别人与感到自我满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有时你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情,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有时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尊严而得到别人的称赞。当得到别人的认可成为你任何行为的动力时,这种心
态就将有害无益。
  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是人的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在爱慕虚荣的牢笼里面。事实上,这也就流露了需要征得他人的认可和同意的虚荣心理:你对我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
  你也许把非常多的时间用在了努力征得他人的同意上,或者说用在了担心他人不同意你做的那些事情上。如果他人的赞同或同意成了你生命中的必需,那么,你又多了一件要干的事。你可能在开始时认为,我们都喜欢掌声、恭维和表扬。别人拍我们的马屁时,我们感觉都非常好。谁不愿意被人奉承、恭维呢?没有必要不允许人们这样做。他人的赞同本身并没有害处,寻求他人的赞许只有在它成为一种必需而非一种渴望的时候才是一种误区,才成为一种爱慕虚荣的表现。
  如果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同意,那么,一旦获得了他人的认可,你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如果你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虚荣之中,那么,一旦没有得到它,你就会感到身价暴跌。这时候,自暴自弃的因素就会潜入进来。同样,一旦征求他人的同意成了你的一种“必需”,那么,你就把自己的一大部分交给了“外人”。在爱慕虚荣心理的驱使下,为得到他人的认可,“外人”的任何主张你都必须听从,甚至在很小的事情上。如果“外人们”不同意你的做法,你就不敢轻举妄动。在这种情况下,虚荣心使得你选择的是让他人去申诉你的尊严或留给你面子。只有当他们给予你表扬时,你才会感觉良好。
  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极其有害,而且,真正的麻烦会随着事事必须请示他人而来。如果你真存有这样一种虚荣心,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会有许多痛苦和挫折。
而且,你会感到自己的自我形象是软弱无力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如果你想获得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将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从你的生命中根除掉。
  不去祈求别人的认同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当你过分关注别人对你的感受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得到别人的赞赏,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是否对自己满意。然而,如果你抛开别人的认同而只注重自己的感觉的话,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再那么轻易地就发怒了,也不会感到孤立,不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去迎合别人的喜好,来换取别人的认同了。
  而且,根据我们长期的感觉,别人喜欢我们时的确会让我们感觉很舒服。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扬的话,即使有时只是一些恭维。我们沉浸在别人的鼓掌声、喝彩声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他们的赞赏让我们感觉很高兴。我们渴望被人接受,渴望别人尊敬我们,都不希望听到批评的话语,都害怕遭到拒绝。通常的情况是,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越高,我们就会越高兴。
  虽说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别人接受我们,但也并非任何人的认可、赞扬都能让我们高兴,只有得到那些值得我们去尊敬的人、比我们强的人的赞同、认可才能够让我们非常高兴。而对于那些不如我们的人的赞扬,即使他们把我们吹到天上去,也不会起多大的作用的。

永不知足  
      
  比尔·盖茨对年轻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永不 知足”。他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不满足 于所取得成绩,不断进取,始终激励自己向前发展,最后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到达了他所向往的地位。比尔·盖 茨如此,诺思克利夫、松下幸之助亦是如此。  
  新闻界的“拿破仑”——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 诺思克利夫爵士,最初在他每月只能拿到80元的时候,对 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后来, 《伦敦晚报》和《每日邮报》 皆为他所有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直到他得到了伦 敦《泰晤士报》之后,他才稍稍觉得有点满足。  
  就算成了《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还 是不肯善罢甘休。他要利用《泰晤士报》 “揭露官僚政府 的腐败,打倒几个内阁,推翻或拥护几个内阁总理(亚斯 查尔斯和路易乔治),而且不顾一切地攻击昏迷不醒的政府。……由于他的这种大胆的努力,提高了不少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还改革了整个英国的制度。”  
  他对于那些自我满足的人是很反感的。  
  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桌前停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你到这里来有多久了?”  
  “将近三个月了。”那个助理答道。
  “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事程度熟悉了吗?”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5英镑。”  ’
  “你对现在的状况满意吗?”
  “很满意,谢谢您。”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5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世界上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终其一生总是拿那么一点点薪水,每天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死。而他们竟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只能有这么多了。
  大人物不喜欢听别人的奉承,他们只是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自己,把他们现在的地位和他所期待的状况来进行比较,并因此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现在的自己永远是有待完成的”,格斯特的这句话说的便是这个意思。格斯特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诗作,是深受全世界读者喜爱的一个诗人。他之所以会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能常常向上望着他理想中的自我,而不满足于现实中的自我。
  他还说:“在去年暑假里,我便是如此,我发觉我所希望的那个自我比现在的自我要聪明一些。在我那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茅舍里,我列出了一个表,一方面写出我所耍的东西,一方面写出我所不要的东西。……这个表使我的人生变得更丰富、更快乐。”
  要求自己上进的第一步,是要让自己不满足于停留在现有的位置上。不满于现状的感觉可以帮助你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自负是愚蠢的


  比尔·盖茨说:“如果我们有了一点成功便觉得了不得,这是很不好的。但是假如在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时,有一个人来教训我们一番,那我们就很幸运了。”
  富兰克林没有父亲提醒他,所以早年他那种过分自负的态度常使别人看不顺眼。有一天,有一个朋友会的会友把他叫到一旁劝告了他一番,这一番劝告改变了他的一生。
  “富兰克林,像你这样是不行的,”那个会友说,“当别人与你的意见不同时,你总是表现出一副强硬而自以为是的样子。你这种态度令人觉得很难堪,以致别人懒得再听你的意见了。你的朋友们不同你在一处时,还觉得自在些。你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别人对你无话可讲了。的确,人人都懒得和你谈话,因为他们费了许多气力,反而觉得不愉快。你以这种态度来和别人交往,不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对你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你从别人那儿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但是实际上你现在所知道的却很有限。”
  富兰克林听了之后讪讪地站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灰尘,一边说:“我很惭愧。不过,我实在也是很想进步的。
  “那么,你现在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已经太蠢了,而且是愚蠢得没有自尊了。”
  他又受了打击,不过他站起来的时候,他已经下决把一切骄傲都抛在地下……他所需要的第二步,便是与自己私自作一次谈话。这一点他马上实行起来了。他现在要研究一个新的题目,那便是他自己。他曾经在印刷工厂学过制版,现在他要从一些似乎毫无希望的材料中,制造出一个新人来。
  富兰克林起初只是一个自负的蠢人,后来他却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许多人都喜欢他。他不仅为当代人做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工作,而且对后代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那个朋友不给他来这一番严厉的说教,促使他变得谦卑起来,那么他后来的结果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那次以后,他完全改变成另一个人了。以前他总是骄傲,总是炫耀他过去的才能;现在他却更关注于展望他的将来,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
  富兰克林对于自己的这种改造并不是 件难事。凡是像他这样自负的人,也可同样地加以改造。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谦卑是做人所必需的条件,吹牛则会妨碍人的进步。
  你要记住这一点,你将要做的事,比你已经做了的事要重要得多。过去的价值,就是在于它能帮助你将来做什么。如果你把你一生的事都做完了,别人就会听你讲过去的事。他们之所以听你,或是对你表示同情,或是想从你的经历中得到一些经验。除此之外,他们不大会关心你所做的事。如果你总是谈论你的成就,他们不但不觉得有趣,反而觉得很讨厌。


           别希望不劳而获

   高中刚毕业的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汽车电话都挣到手.

                成功不会自动降临

比尔·盖茨说:“你能够使成功成为你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你能够使昨日的理想成为今天的现实。但是,靠愿望和祈祷是不行的,必须动手去做才能让你的理想实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她什么也没做,而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西尔维亚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人,相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西尔维亚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并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一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条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
  但是,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雪都没有关系,她只是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干什么都行!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北达科他州。
  辛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西尔维亚那种失败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她们的分歧点就在于,西尔维亚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然而,时光却流逝了。而辛迪则是采取行动。首先,她充实了自己;然后,在北达科他州受到了训练;接着,在洛杉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失败者谈起别人获得的成功总会愤愤不平地说:“人家有好的运气。”他们不采取行动,总是等待着有一天他们会走运。他们把成功看做是降临在“幸运儿”头上的偶然事情。而成功者都是忙于勤奋的人,他们从来都不靠运气的降临,只是忙于解决问题,忙于把事情做好。

   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

  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它从不自动上门。有些人以为只要想想机会就会降临,说什么“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其实是误区,其结果是很糟糕的。
  为了事业或学业的成功,一个成功者每天必须做些什么。如果你去了解那些成功的人,那么他们会告诉你,成功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
  成功的人比起一般的人来,一定是更能吃苦,更努力,更勤奋,而且,他们也做得比别人多。
  如果他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那么,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他一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例外,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付出艰辛劳动的。
  面对他们,如果你每天无所事事,怠惰不思进取,那么,你一定会惭愧不已,无颜见人。你要养成里格利的态度,觉得做完了工作是一件好玩的事。如果你有足够的工作要做,那么,你是快活的,相反,那
些没事干的人才可怜巴巴。
  前纽约中央铁路局的总经理克劳利从12岁起,便做了许多他本应做不了的工作,所以他总是超过别人对他的期望。他并不等工作到面前来找他,而是主动去找工作做。他最初只是一个送信的小孩,但他晚上便抓紧时间学习电报。他这样勤奋,并非有什么东西在逼着他非如此不可,而是他自己主动如此的。他本来可以在铁路上做别的工作,不过他觉得学电报对他帮助更大。他不仅学习电报,也学习关于铁路的别的知识。对于铁路他所知道的东西如此之多,以至于当时在布法罗需要一个火车送信员时,局里有一个上级职员便说:“叫那个年轻的克劳利去吧,他知道他需要干什么事,关于铁路上的事他无所不知。”
  比尔·盖茨认为,超过别人所希望你做的是很值得的。这种额外的工作可以使人对本行业有一种宽广的眼界;如果他像机器一样只做分配给他的工作,他对本行业便不能有个全面的了解。像克劳利这种情形,便清晰地向我们揭示了他早年飞黄腾达的直接原因。

在行动中实现梦想

  人生总有许多理想和憧憬,假使你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理想都实现,将一切计划都执行,则你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会怎样的宏大;你的生命,也不知要怎样的伟大!然而,总是有很多人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最终使各种憧憬、理想、计划破灭。
  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有一天突然从丘比特的头脑中披甲执戈一跃而出。人们最高的理想、最大的创意、最宏伟的憧憬也像雅典娜一样,往往是在某一瞬间突然从头脑中很完备、很有力地跃出来的。
  比尔·盖茨认为,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鲜的,与昨天的事不同,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拖延的习惯有碍于做事。过度慎重与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在兴趣浓厚的时候做一件事,与在兴味索然时做一件事,其间的难易苦乐相差很大。
  在兴趣浓厚时,做事是一种喜悦;兴味索然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今天的事不做而留待明天做,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已能将那件事做好。做以前拖延下来的事,我们会觉得很不愉快;在当初可以很愉快很容易做好的事,拖延了数日之后,就会显得讨厌与困难了。
  人生中总是有好多的机会到来,但总是稍纵即逝。我们当时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永远失掉了。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将对我们的品格力量产生不良的影响。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就能增强我们的品格力量。有计划没有什么了不起,能执行定下的计划才算可贵。
  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象、观念突然闪人一位作家的脑际,使他生出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想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象、观念记录下来。但那时他或许有些不方便,所以没有立刻就写。那个意象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活跃、催促,然而他最终没有行动。后来那意象便逐渐模糊、暗淡了,终于完全消失!
  一个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闪电般地侵入一位艺术家的心间,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画笔将那不朽的印象绘在画布上。这个印象占据了他全部的心灵,然而他总是不跑进画室埋首挥毫。最后,这幅神奇的图画也会渐渐地从他的心扉上淡去!
  许多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做。只有敢想才敢做,敢做才敢为。哈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赚大钱的行业,也正因为最能赚大钱,所以竞争尤为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要想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无疑面临着极大的竞争风险。
  首先碰到的是油源问题。196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30%的得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如何解决油源问题呢?1960年,当花掉1000万·美元的勘探基金而毫无结果时,哈默再一次冒险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并建议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来。哈默又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筹集了一大笔钱,投入了这一冒险的工程。当钻到860英尺深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的第二大天然气田,估计价值在2亿美元以上。
  哈默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勇气和胆略。当然,敢冒风险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利益,这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懒惰是成功的大敌

  毫无疑问,懒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风险就吓破了胆,另外,这些人还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想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对成大事者而言,他们不相信伸手就能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相信勤奋者必有所获,相信“勤奋是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比尔·盖茨说:“懒惰、好逸恶劳乃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有幸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亚历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却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
  对于任何人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懒惰、懈怠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对社会无用之人。
  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干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工夫,但这种人的脑瓜子可不懒,他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止思维活动,他们一天到晚都在盘算着去掠夺本属于他人的东西。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长稻子就必然长满杂
草一样,那些好逸恶劳者的脑子中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杂草”。懒惰这个恶魔总是在黑夜中出现,它直视那些头脑中长满了这些“思想杂草”的懦夫,并时时折磨他们、戏弄他们;正义之神正是派遣这些恶魔来折磨那些懒惰、无所事事的人。
  著名哲学家罗素指出:“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神,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美因兹的一位大主教认
为:“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
  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比如“那山太难爬了”或者“那没必要试——我已经试过多次了,都没有成功,无需再试了”等。针对这种种诡辩,比尔·盖茨先生曾写信给一位年轻人说:“你这懒惰行为,所谓没有时间等等,都只是一种借口,你总是用种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工夫,你的理论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把他能干的事情干好的。如果有哪一个人没有干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他不胜任做这件事情。你没有写文章表明你不能够写,而不是你不愿意写。你没有这方
面的爱好证明你没有这方面的才干。这就是你的理论体系——一个多么完整的理论体系啊!如果你这个理论体系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话,它将会产生多大的负面作用啊。”
  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敢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原则。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懒惰、无所事事从来就不是一种荣耀,更不应该成为一种特权。尽管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卑鄙的小人极满足于白吃白喝,并以大肆挥霍、浪费为荣,但那些稍有头脑、有抱负、有良知的人们毫无疑问都会鄙夷他们。这些堕落的贵族与他们自己享有的尊贵荣誉完全不相符合,他们早已成了行尸走肉,已经不具有良知和人性了。
  比尔·盖茨引用斯坦利·威廉勋爵的话说:“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气、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


执行你的创意

  比尔·盖茨曾指出,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先从行动开始。
  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他的态度,行动能带来回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喜悦,通过潜心工作得到自我满足和快乐,这是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这么说来,如果你想寻找快乐,如果你想发挥潜能,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积极行动,全力以赴。
  每天不知会有多少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记住:切实执行你的创意,以便发挥它的价值,不管创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体力行,否则,永远没有收获。
  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但我却没有那么做。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当年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一个好创意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就有可能带来无限的满足。
  只有行动会产生结果,比尔·盖茨认为成功就要知道成功的人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很多人这么说:“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还是不可能成功的。
  你必须研究成功者每一天都在做些什么,他们到底做了哪些跟你不一样的事,假如你可以如法炮制他们的行动,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一个业务员要成功,必须拜访非常多的客户,如果他不知道最顶尖的业务员一天拜访多少个客户,那么他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他无法付出顶尖业务员所做的行动,他就无法提高成绩。
  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找寻下一位顾客;当顾客拒绝他的时候,他再问他们:“你到底要不要买?”当顾客不买的时候,他问:“你为什么不买?”
  他们总是在找寻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以及顾客不买的原因,他们永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态度、举止和自己的人格;他们总是希望知道人们为什么跟他买、为什么不跟他买的原因,他们还总是希望更有活力,总是希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
  相形之下,很多人饱食终日,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他们哪来的行动力?
  要当一个成功者,必须要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成功者从来就是行动者,并且,他们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干。他们忙忙碌碌尽己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直至成功。
  成功者一遇到问题就马上动手去解决。他们不花费时间去发愁,因为发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不断地增加忧虑、浪费时间。当成功者开始集中力量行动时,立刻就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失败者总是考虑他的那些“假若、如何”,所以他们在“如何”和“假若”中度过了他们的一生,最终当然是一事无成。
  总是谈论自己可能已经办成什么事情的人,不是进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只是空谈家。实干家是这么说的:“假如说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间来临的,那么,这一夜乃是无比漫长的历程。”
  不要期待时来运转,也不要由于等不到机会而恼火和觉得委屈,要从小事做起,要用行动争取胜利。
  从现在起,不要再说自己“倒霉”了。对于成功者来说,勤奋工作就是好运气的同义词。只要专心致志去做好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坚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完,好运自然会来到。怨天尤人不会改变你的命运,只会耽误你的光阴,使你没有时间去取得成功。如果你想要“赶上好时间、好地方”,就去找一样能够让你拼上一拼的工作,然后努力去十。幸运绝不是偶然的,只要勤奋工作,即刻行动,相信幸运之神肯定会光临你。
  
不要犹豫不决  
  
  在行动前,很多人提心吊胆,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你要问自己:“我害怕什么?为什么我总是这样犹豫不决,抓不住机会?”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了,诸如别人有关系、有钱,当然会成功;别人成功是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我没有机遇,等等。  
  这些都是你维持现状的理由,其实根本原因是你根本没有什么目标,没有勇气,你是胆小鬼,你根本不敢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你只知道成功不会属于你。  
  比尔·盖茨说:“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
  美国成功的将军总是拒绝人们画出的分界线,他们向传统的一切提出挑战。他们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打破旧的模式,时常让自己的信心得到升华。巴顿曾对自己的下属说:“去做一件事,先经过估测再去冒险,那同莽撞蛮干是两码事。”
  其实我们并不是建议你去仓促行事,错误地把古怪的行径当做创造行为,我们在此所讨论的只是放开自己想像力的勇气。
  这是一条生活准则,从你停止生长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死亡了。如果在商业中你总是毫无变化地做相同的事,那你就会破产。如果我们的行为同我们的祖先一样,那进化过程就会停滞不前。世界会与你擦肩而过——它只为那些不断超越现状的人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
  当你面临一个好像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先研究它。如果仍找不到解决办法时,就放开你的想像力。想像指的是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吓倒,要时刻都敢想敢做。
  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当人们面临行动时,往往就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人不在少数。
  人们害怕行动。由于心态的原因,一行动就想到失败。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摧毁你的自信,关闭你的潜能,束缚你的手脚,使你遇事不敢轻举妄动。
  人对于改变,多多少少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即使是面临代表进步的改变也会这样,这就是害怕冒风险造成的。行动就意味着风险,因而就出现了左顾右盼、拖延观望等。特别是当形势严峻时,人们习惯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减少自己的损失上。
  有一种理论说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付出就意味着“失去”,而行动就意味着要付出。怕行动就是不愿付出。
  因此,行动可以说是一种心态。行动的障碍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解决。
  行动,是医治“行动恐惧症”的惟一良方。车尔尼夫斯基说:“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纠正、去调整,才是铲除心理障碍的最好的办法。行动的障碍归根到底还是心理障碍。
  如果社交心理障碍多,就会怯懦。如果你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一定要找机会去说,大声说。想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思虑太多,这时候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多想,现在做,立刻就做,打断自己原有的那种思维逻辑和习惯,走出第一步,勇气就产生了。
  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事情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凡事先行动起来就容易达到“瓦伦达心态”。因为,一旦迅速进人行动状态后,就来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战,绝无退路,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
  格罗根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时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是球真的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先投入战斗,然后再见分晓。”拿破仑如是说。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挣脱舆论的枷锁,因为“这个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列举出千条理由,说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自己在其导师——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惨烈的九层地狱后来到炼狱,一个魂灵呼喊他,他便转过身去观望。这时导师维吉尔这样告诉他:“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雨而倾斜。”
  只要你认准了路,确立好人生的目标,就永不回头,“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地前进,相信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克服拖延

千什么事情,只停留在嘴上是不够的,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
比尔·盖茨曾向他的员工谈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动手去做,空谈无济于事!”比尔·盖茨先生的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最大的成功并不是在那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也不是那些把一切都设想得极其美妙的人,而是那些脚踏实地去干的人。
  即使是那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只要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只要他是一个有心人,经过努力,他必将赢得他想获得的成功与地位。贫寒的出身、卑贱的地位并不意味着不可冲破。因为重在实干、贵在真想。除崇尚空谈外,办事拖拉也是懒惰最常见的表现手段。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推后再做?立即做完以后可以休息,而现在休息,也许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当你可以激发自己的行动力的时候,你会非常有冲劲,会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当事情不如意时,一定是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当完成的速度不够快的时候,一定是你使用的策略不对。
  当仍出现拖延的时候,一定是你的优先顺序没有排列对,因为你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
  凡事掌握其根源,必定会得到非常大的收获和成效,不管你现在要做什么事,请立刻行动。  
  拖延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拖延使我们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们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拖延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性、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落伍者、失败者、潦倒者。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地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容许你犹豫不决的!’’拖延是这样的可恶,然而却又这样的普遍,原因在哪里?
  成功素质不足、自信不足、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具体、策略方法不够多、知识不足、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比尔·盖茨先生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质,缺什么,补什么。
  以下是比尔·盖茨对克服拖延,·立即行动的对策探讨。
  (1)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2)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预期将来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3)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时创意才有价值。
  (4)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
(5)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6)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
  (7)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8)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担任义务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
  
立即行动  
  
  比尔·盖茨说:“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当‘立刻去做’从潜意识中浮现时,立即付诸行动。”  
  从小的事情开始,立即去做!养成习惯,机会出现时,你就能立即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肯尼斯在日军登陆马尼拉时被俘,随后被送往一处集中营。肯尼斯看到室友的枕头下有一本书叫《人生的优点》,他爱不释手,便问道:“可以借给我看吗?
  那本书给肯尼斯极大的鼓舞和启示。他渴望拥有那本书,但是书的主人却不愿割爱。 “借给我抄!”他于是说,室友爽快地答应了。  
  肯尼斯成功的秘诀就是立刻去做。他开始逐字逐页誊录,由于书随时会被索回,他夜以继日地抄录。  
  抄完最后一页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他的室友被带到另外一处集中营。被俘的3年期间,肯尼斯一直带着那份手稿,一读再读。就是那本书一直鼓舞他,给了他很多的勇气,他决心按照书上所讲的那样去行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我必须立即去行动,否则行动就会长翅膀飞走。”
  乔根·裘大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名学生,有一次他到美国旅游,先到华盛顿,下榻在威勒饭店,住宿费已经预付。他上衣的口袋放着到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的皮包放着护照和现金。当他准备就寝时,突然发现皮包不翼而飞,他立刻下楼告诉旅馆的经理。
  “我们会尽力寻找。”经理说。
  第二天早上,钱包仍然不见踪影。他只身在异乡,手足无措。打电话向芝加哥的朋友求援?到丹麦使馆补办遗失护照?苦坐在警察局等待消息?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念头。
  突然,他告诉自己:“我要看看华盛顿,我可能没有机会再来,今天非常宝贵。毕竟,我还有今天晚上到芝加哥的机票,还有很多时间处理钱和护照的问题。如果我现在不畅游华盛顿,将来就没有机会了。我可以散步,现在是愉快的时刻,我还是我,和昨天丢掉钱包之前没有什么两样,来到美国我应快乐,享受大都市的一天,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丢掉钱包的不愉快上。”
  于是他开始徒步旅游,爬上华盛顿纪念碑,参观白宫和博物馆。虽然许多想看的地方他没有看到,但所到之处,他都尽情畅游一番。
  回到丹麦之后,美国之行最令他难忘的就是徒步畅游华盛顿,因为那令他知道把握现在最重要。5天之后,华盛顿警局找到了他的皮包和护照,寄还给他。
  立即行动,可以实现你最大的梦想!
  史威兹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带着钓鱼竿和来复枪进入森林宿营,几天之后再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泥泞心满意足地回来。
  他惟一的困扰是,这项嗜好会花去太多的时间。有一天,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宿营的湖边,回到现实的保险业务工作中时,突然有一个想法,荒野之中,也许有人会买保险。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在外出狩猎时,他也一样可以工作了吗?果然,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正是如此;散居在铁路沿线的猎人、矿工也都是他的潜在客户。
  他立刻做好计划,搭船前往阿拉斯加。他沿着铁路来回数次,“步行的曼利”是那些与世隔绝的人们对他的昵称。他受到热烈的欢迎,他不但是惟一和他们接触的保险业务员,更是外面世界的象征。除此之外,他还免费教他们理发和烹饪,经常受邀成为座上宾,享受佳肴。在短短一年
内,他的业绩突破了百万美元,同时享受了登山、打猎和钓鱼的无限乐趣,把工作和生活做了最完美的结合!
  如果他在梦想产生时,没有立即行动,就可能因此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记住,马上去做!
  马上行动可以应用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帮助你做自己应该做却不想做的事情。对不愉快的工作不再拖延,像曼利一样,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实现梦想。想要打电话给一个久未联络的朋友吗,马上行动!
  不论你现在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行动,你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有些人误以为自己能一步登天,一口吃个胖子,所以常梦想一举成名,一下成为一个成大事者。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是由于你的能力并不够,二是由于成大事必须经过长久磨炼。因此,真正的成大事者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25岁的时候,雷因因失业而挨饿,他白天就在马路上乱走,目的只有一个,躲避房东讨债。
  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雷因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他。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夏里宾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
  “很忙吗?”他问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他看出了他的遭遇。
  “我住的旅馆在第103号街,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
  “走过去?但是,夏里宾先生,60个路口,可不近呢。”
  “胡说,”他笑着说,“只有5个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说的是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
  这话有些答非所问,但雷因还是顺从地跟他走了。
  “现在,”到达射击场时,夏里宾先生说, “只有11个街口了。”
  不多一会,他们到了卡纳奇剧院。
  “现在,只有5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夏里宾先生住的旅馆前停了下来。奇怪的是,雷因并没感到太疲惫。
  夏里宾给他解释为什么没有感到疲惫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街口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有人说,我将来长大要做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个目标太不具体了。目标必须具体,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订一个目标,每天一定要背10个单词、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内能看懂英文书报,由于你订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地去做,目标就容易达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大概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6尺,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说:“你们能跳过6尺5寸。”而对另一组只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
组由于有6尺5寸这样的一个具体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高,而第二组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只跳过5尺多一点,只有少数人跳过了6尺5寸。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目标。
  有的人看上去好像是一举成功的,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他们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以前就已经奠定了许多牢固的基础。那些像泡沫式成功的人,永远是靠不住的,他们没有任何牢固的基础,最终会轻易地失去一切。
  约翰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销售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但是一开始这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从没真正去争取过。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话,“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却增加了20%,甚至更高。这激发了约翰的热情。从此他不论碰到什么状况,任何交易,都会设定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目标,并在一两个月内完成。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成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约翰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相关的业界知识加上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第一年的年终使自己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记录,以后的年头效果更佳。
  约翰自己得出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不曾考虑过要扩展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目标,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达成它。”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达到
目标的关键在于把目标细化、具体化。
  一幢建筑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每块砖每块瓦本身显得并不重要。同样的道理,成功者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方面构成的。
  时刻牢记这样一个问题:这有助于我实现自己的目标吗?用它去评价你做的每一件事,如果回答是不,即回头;反之,则要继续向前。
  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说:“当我放弃我的工作而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自己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去写。整整6个月,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书自然写成了。”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赛瓦里德起了重要作用,对你也会一样。
  获取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与成大事者距离较远,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了失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它,就会轻松许多,而目标具体化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能做得更好。

坚持到底

  任何成功都必须全力以赴,坚持到底,否则你永远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亨利·福特在成功之前因失败而破产过5次。丘吉尔直到62岁才成为英国首相,那时他已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了。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在他成为“年长公民”后完成的。有18位出版家否决掉理查·巴哈的1万字故事《天地一沙鸥》,最后由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于1970年印行。到了1975年,仅在美国一地,这本书便卖出700万本。
  在成功生活的过程中,坚毅是无可取代的。但我们时常会发现许多失败的人都是有特殊天分的。他们拥有许多大好的机会,只因为太快放弃而未能成功,热情也在一夜之间为懒惰和不耐烦所取代。
  坚毅和决心才是使工作完成的关键。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坚持到底。
  比尔·盖茨认为,下定决心,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一位著名的教练对他的球队说过一段简短而振奋人心的话:“当欢呼声消失了,体育场上人去楼空后;当报上的大标题已经印出,你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超级奖杯放在桌上,所有热闹都已消失后,剩下的就只有:致力于完美,致力于胜利,致力于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以使这世界变得更好。”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宇宙有创意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只有在我们致力完美时,才会去想我们被创造的原因。只有视人类为神圣的杰作,才能说明每日的奋斗会使我们变成想要达到的人。
  一位哲人说过,任何人都可以数得出一个苹果里有多少种子,但只有上帝知道一粒种子里有多少苹果。
  要想实现梦想必须要行动,而行动必须要有恒心。只有既有行动又有恒心的人,发挥潜能,成就伟业,才能完成目标。行动要有恒心,这是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
  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如果有100个人的事业获得巨大的成功,那么,至少有100条走向成功的不同道路。然而,请想像这样一个人,死神在他事业的路上如影随形,他却矢志不移地走向了成功。他就是家喻户晓的诺贝尔奖金的奠基人——弗莱德‘诺贝尔。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冲上天空,一股股火焰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只剩下残桓断壁,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
  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实验工厂化为了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五具尸体,四人是他的亲密助手,而另一个是他在大学读书的小弟弟。五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迈的父亲因大受刺激而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面前却没有动摇。
  事情发生后,警察局立即封锁了爆炸现场,并严禁诺贝尔重建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地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但是,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装满了各种设备,一个年轻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毋庸置疑,他就是在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
  无畏的勇气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却步。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实验里,诺贝尔依然持之以恒地行动,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等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又开始亲近诺贝尔了。他把实验室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的炸药成了抢手货,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然而,初试成功的诺贝尔,好像总是与灾难相伴。不幸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著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爆炸,整个轮船葬身大海……
  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消息,再次使人们对诺贝尔望而生畏,甚至把他当成瘟神和灾星。随着消息的广泛传播,他被全世界的人所诅咒。
  诺贝尔又一次被人们抛弃了,不,应该说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灾难给了他一个人。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反顾,永不退缩。在奋斗的路上,他已经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大无畏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激发了他心中的潜能,他最终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奖,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诺贝尔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恒心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恒心是发挥潜能的必要条件。恒心与追求结合之后,便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
  从诺贝尔的成功可以看出,干事业要经得起挫折,要有恒心和毅力,鲍不能半途而废。做一件事坚持到底最重要,否则,就会在竞争中一事无成。
  比尔·盖茨认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韧性。社会竞争常常是持久力的竞争,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可知,竞赛的胜利者之所以是笨拙的乌龟而不是兔子,就是由于兔子在竞争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而,恒心和毅力对想获得事业成功的人来说,是必备的条件。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发挥潜能的愿望永远只能是梦。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