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佛学智慧
 禅的本质 6 
佛以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故禅宗的本质,讲求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古德亦有“语默意如”、不在言说的警策语,旨在告诉
禅行者,欲有词的洒脱,诗的气质,书的深度,琴的不羁,以及高山流水般多层系的
狂放;所以,达祖曾说“禅之一字,凡圣罔测”,道出接受或拒绝两个极端,首在突
破而有创意的新发现,不是揣摸测度的事业,拥有的尽系自以为是的产品。
  那么,禅的本质是什么?古德有一句话,似乎表现了最好的注脚,谓:
  “无佛处莫住,有佛处急走过。”
  这说明了感性的依附和理性的作为,于禅行者而言,认为不离知缘于见,见缘于
相,所谓缘起即住,缘散即亡的热络情识分别;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时有新的发
明,活的创意。就像是释迦佛陀住世之时,参访苦行,见照时空,虽然外道如粟,各
说纷纭,几乎使整个印度的梵行学者,处于无所适存的境地;但大雄世尊却能于中清
净冷静,以无上的智慧,觉悟究竟,展现出新的发明,活的创意;不仅饶益个己,更
能广布功德,圆成了完美的佛陀之教。
  因此,于禅的本质而言,是属于纯一而绝对的心性之学,不为任何相对的事和理
所局限;众所周知,佛陀于菩提树下完成的妙觉,不外来自静虑的效益,展露了极至
的智慧,而达彻底的觉悟之境;是故而有:
  正法眼藏,涅粲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的禅那之学。
  其实,这正是乔达摩于人生(问题)的认知,历经了无穷的现实(过程)生活,发
明“法尔如是”一大事因缘的法则,而创立了佛陀之教(答案)。影响所及,于过去、
现在、以至尔后亿万世纪的未来,肯定了必须遵循的真实谛理;无论是东方或西方,
种族或肤色,悉将乐意认同的依皈范畴。
  即使中国禅祖惠能大师的创意,立“自性”之见,而说明: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认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惠能大师的心地发明,以自性而涵盖一切诸法,毕竟与佛陀的思想融会贯通?他
曾于《坛经》中加以阐释,他说: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又说: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大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可见相互之间的思想内含本无差异,认真地说,这种于禅的本质的发掘,不仅只
限于佛陀或历代祖德;肯定地说,几乎宇寰间举凡备具思想的人类,悉皆拥有如此能
耐,惟一较有间距的,应该是能否于静寂中观察,于观察中思考,于思考中审虑而已。
  其次是禅的本质,远离经教之法的体系与否?譬如:

  华严经的无碍法界
  楞严经的明妙真心
  法华经的惟独一乘
  圆觉经的禅定功德
  楞伽经的本源真智
  般若经的究竟空观  
  涅磐经的佛性常住

以及各家思想的立论,譬如:

  俱舍宗的我空法有
  咸实宗的人法二空
  唯识宗的万法唯识
  三论宗的八不中道
  天台宗的三谛圆融
  华严宗的法界无碍
  真言宗的密业相应
  净土宗的心净土净
  南山宗的止作之道

  无论如何,法系也好,学理也好,总不外“戒定慧”三大法要,而戒定慧本源于
“经律论”一大藏教。承上以来,禅家的法典,是于现实生活内外的体验中有所发
明,讲求必须自心中流露,却又不离一大藏教的范畴;因此,古有禅通三藏的说法。
  不过,禅宗于经律论的法要,从不“死于文句下”,也就是不拘泥执著;譬如惠
能大师所说:
  “汝若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

  又说:

  “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

  因此,他对经学的态度,标出莫为经转的谛义,告诫学人,必须开佛知见;由此
可以确定,禅的本质是属于剑及履及的“行”法,不尚空谈,沦人灰身灭智的迷失境
地。所以,在《坛经)中他道出了禅行者的座右铭,他说: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