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迁离楚国,到了卫国。这次是孔子第五次迁入卫国。在这时候,鲁国任命孔子的弟子冉求为将帅,率领军队和齐国作战。 冉求勇猛善战,终于击溃了齐军,获得大胜。 宰相季康子在赞赏之余,问冉求道你这种军事本领是跟谁学的?是不是天下的? “不,是跟我们的老师孔子学的。”冉求很谦虚地把一切归功于孔子。 季康子虽久闻孔子的大名,但还不认识孔子,所以,他又问道: “孔子是什么样的人物?” 冉求很爽直地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人才。施行他的政见,立刻能够扬国名。” 季康子便决心起用孔子,问道:“我想召用他,可以吗?” “当然可以,不过要召见他,万不可视同一般人去对待他。”于是,季康子马上派人到卫国去请孔子。 孔子离开故乡已经14年,接到鲁国聘用的消息,自然很高兴,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途。 时正值春季,野外遍地绿草如茵,景色明媚。孔子想起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求和公西华几个人闲谈时的情景。那次,孔子问他们四个人说: “假如有君王信任你,让你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时,你们要做什么?” 子路答道:“有兵乱天灾的大国,假使我去干的话,不出三年,就可以将它治成安乐而 重道义的国家。” 冉求则答道:“四面只有五六十里地的小国比较适合我。我要把这种小国建设为富裕的国家。至于礼和乐的事情,则另请君子帮忙了。” 公西华说道:“虽然我不会做什么事,但我愿意帮忙做些祭典和君主会谈的仪式,或者有关礼服礼帽一类的事情。”三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志愿。最后,孔子要曾皙发表意见。 曾皙说:“我和他们三位不同,我的心愿太小了,恐怕也太不足道了。” 孔子催促他说:“没关系,随便说说吧!” 曾皙道:“在明丽的春天,穿着新衣,和五六位青年,或六七位少年同伴,到郊外温 泉沐浴,再在树荫下休息,然后唱着歌,信步地回来……” 孔子听了,愉快地说:“曾皙啊!你所想做的,也是我所向往的啊!” 不汲汲追求功禄权势,安详地把握身旁的幸福;不自暴也不自弃,坚实地一步一步地求取进步,这种生活态度是很健全的。 孔子眼望着马车外的景色,回想起许多往事,尤其想到14年来的流离生活, 实在不胜感慨。他内心计划着回到鲁国后的事:“回到鲁国后,还是好好地作育英才,过着安静平和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