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佛学故事
 《禅话心解》 
31. 《谁知道你》
  比丘尼:“我是女众,难道禅师看不出来?”
  龙潭:“你是女众,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辈子才能转为大
  丈夫相?”
  龙潭:“你出家为尼已经多久了?”
  比丘尼:“过去出家有多久,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只想知道,
  将来能否转为男相?”
  龙潭:“那你现在是什么?”
  比丘尼:“我是女众,难道禅师看不出来?”
  龙潭:“你是女众,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比丘尼于言下有省。
  说起性别,按照佛家的观点,你修到菩萨层,一律显为女相;
  修到如来层,一律显为男相。男女之别,又有什么可执著的呢?

32. 《变与不变》
  师姑拿起棒子,作出准备打人的姿势,并且说道:
“嗄!原来竟是岩头上座,怎么变形了?”
  岩头禅师不慌不忙,安然说道:“形可变,性不可变。”
  岩头禅师在唐武宗毁灭佛法时,缝制了一套俗装,准备万不得
  巳时,可以用来应变。不久圣旨下来,强令僧尼还俗,有名的高僧
  还要判刑。岩头禅师为了躲避苛政,穿上了俗装,戴上了低沿帽子,
  躲进一个在家修行的师姑的佛堂里。
  当时师姑正在斋堂吃饭,岩头大摇大摆地走进厨房,拿起碗筷
  也吃了起来。一个道童看见他,立刻告诉师姑,师姑拿起棒子,作
  出准备打人的姿势,并且说道:“嗄!原来竟是岩头上座,怎么变形
  了?”岩头禅师不慌不忙,安然说道:“形可变,性不可变。”
  暴政之下没有信仰自由,修行之人就只能随俗应变。很多修行
  主人有顾虑,如果我穿上俗装,还能有机会修成正果吗?这就是执
  著。任何一种执著都会妨碍人的修行。而且修的过程中,充满了考
  验,直到最后,也会有最根本的考验。不走过去,终究无法解脱。
  能体悟到变形不变性,固守自身佛性,才是真正的坚如磐石,不为
  外物所动。

33. 《无道心》
  用餐时,洞中没有多余的碗可用,慧薰禅师随手就在洞
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不由踌躇起来。不知
道是否该接,慧薰禅师就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币来。
你以净秽和憎爱的妄情处事接物,如何能得道呢于”
  文道是个云水僧,久慕慧薰禅师的道风,所以不远千里,来到
  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末学文道,素仰禅师高风,专程前来亲
  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见天色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宿吧!”
  第二天,文道醒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将粥煮好了。用餐
  时,洞中没有多余的碗可用,慧薰禅师随手就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
  头,盛粥给文道。文道不由踌躇起来,不知道是否该接,慧薰禅师
  就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憎爱的妄情处事接
  物,如何能得道呢?”
  这其实既是考验,也是点悟,针对人的分别之心:洞外骷髅年
  深日久,浮土则有,但不见得有多污秽。不肯接过,就显露出自己
  心里装满了常人的分别之念,自己的障碍就在这里。能够领悟,就
  能迈过这道门槛。即使一时不能明白,也为日后种下了得道的因缘。
  所以说,禅师慈悲之心,全在骷髅中显示出来了。

34. 《必修课程》
  无德禅师答道:”你要看管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
鹰,并且约束口中一条虫。同时,还要不断地斗一只熊,看
护好一个病人。女。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会有很大
的帮助。”
  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终无法有
更深的体悟。
  有次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道:“弟子入丛林多年,一
  切仍然懵懂无知,空受供养,每日一无所悟,还请老师慈悲指示,
  每天在修持、作务之外,还有什么必修课程?”
  无德禅师答道:“你要看管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并且
  约束口中一条虫。同时,还要不断地斗一只熊,看护好一个病人。
  如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元持不解地说:“老师!弟子孑然一身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
  什么动物,要如何看管?何况我问的是参学的必修课程,与这些动
  物又有什么关系?”
  无德禅师含笑说:“两只鹫,就是你需要警戒你的双眼,非礼勿
视;两只鹿,是你需要把持住双脚,不要走上罪恶之路,非礼勿
行;两只鹰,是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善尽职责,非礼勿动。
一条虫是你的舌头,你需要紧紧约束,非礼勿言。一只熊是你的心,
你要克制它的私心杂念,非礼勿想。病人就是你的身体,希望你不
要让它陷于罪恶。在修道上,这些实在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你以为必修课程很少,其实很多。你以为学道简易,其实繁杂。
说这些,无非是要去掉学僧心里的执著。因为,修行实在是一件非
常严肃的事呀。

35. 《不变应万变》
  有人间道树禅师:“道士们法术高强,
  你怎么能胜过他们?”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
  如果勉强说的话,只有一个,无,字是他们不
  如的。”
  道树禅师建了一座寺院,与道士为邻。道士不希望这里有佛寺,
  于是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不
  久,很多年轻的沙弥都吓跑了,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十多年。
  到最后,道士所有的法术都用完了,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土无
  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往他方。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们
  法术高强,您怎么能胜过他们?”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如果勉强说的话,只有一个
  ‘无’字是他们不如的。”
  “无,又怎能胜他们呢?”
  禅师说:“他们有法术,同时也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
  无法术,却已经无限、无尽、无量、无边了。无和有的关系,是以
  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说起来,人家惊扰的是你的心,只要“无心”,就不会受到打扰
  了。正因为佛性觉醒,所以才能放下世俗之心,不为身外事物牵引。
  这就叫做金刚不动。

36. 《不能代替》
  惠然禅师马上学着临济禅师的方法,高声大喝!
  临济禅师却非常不以为然地说:“谁能想象。我的正法
眼藏,以后却在这些大喝的人手中,彻底灭却了。真是叫人
伤心呀!”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
  眼藏也随着灭却!”
  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
  灭却呢?”
  临济禅师问道:“那么,假如有人间起:道,是什么?你们要如
  何回答?”
  惠然禅师马上学着临济禅师的方法,高声大喝!
  临济禅师却非常不以为然地说:“谁能想象,我的正法眼藏,以
  后却在这些大喝的人手中,彻底灭却了。真是叫人伤心呀!”
  说完,就在法座上端然入寂。
  临济禅师入灭后,惠然禅师不解地说:“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
  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也这样呢?”
  临济禅师忽然活了回来:“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
  代替。”
  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老师!请原谅,请住世给我们多多指导。”
  临济禅师大喝一声,说道:“我才不给你们模仿!”
  说后,临济禅师就真的入灭了。
  用什么方法开示他人,端的要看自己的心。而徒众一味模仿老
  师,却恰恰忽略了自己的本心,又如何能够度人呢?

37. 《无上法宝》
  菩提多罗说:“这些珠宝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 只有
靠人的智能才可以分辨,否则不过是一堆没有知觉的东西罢
了。而佛陀说的佛法真理,才是真正的5法宝,不仅能够自照。
还能区分形形色色的珠宝,更能分辨天地间的善恶诸法。所
以,在各种宝物中,真正尊贵的乃是无上真理这一法宝。”
  达摩祖师本名菩提多罗,是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贵族,乃香
  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遇般若多罗,为师所器重,度化出家,改名
  菩提达摩。
  达摩未出家以前,就有超人的才智、脱俗的善根。有次般若多
  罗尊者指着一堆珠宝,对达摩三兄弟问道:“世上还有比这些珠宝更
  好的东西吗?”
  大哥月净多罗回答道:“没有!这些珠宝是我们王者之家最珍贵
  的,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这些宝物了。”
  二哥功德多罗也回答道:“我没见过世上还有比这些宝物更珍贵
  的东西。”
  唯有老三菩提多罗却不同意,他说:“我不认为两位哥哥是对的,
  这些珠宝其实没有什么价值!”
  两位兄长齐声责问:“为什么珠宝没有价值?你认为什么有价值
  呢?”
  菩提多罗说:“这些珠宝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只有靠人的智
  能才可以分辨,否则不过是一堆没有知觉的东西罢了。而佛陀说的
  佛法真理,才是真正的法宝,不仅能够自照,还能区分形形色色的
  珠宝,更能分辨天地间的善恶诸法。所以,在各种宝物中,真正尊
  贵的乃是无上真理这一法宝。”
  在觉者看来,人间的道理并不正确。能超脱人世间的凡俗见解,
  与众不同,才是解脱之道。

38. 《自己的住处》
  云居禅师道:“山前有处荒废的古寺,你可以把它修好居住。”
  赵州不以为然,反问道:“老年。尚为什么不自己去住呢?”
  赵州禅师一生疏放不羁,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从来都是处处
  无家处处家。
  有天,他行脚到云居禅师处,云居禅师问道:“你年纪这么大,
  仍到处奔跑,为什么还不找个长居安身的住处?”
  赵州禅师听后,像什么都不懂似地问道:“怎样才是我长居安身
  的住处呢?”
  云居禅师道:“山前有处荒废的古寺,你可以把它修好居住。”
  赵州不以为然,反问道:“老和尚为什么不自己去住呢?”
  自己真正的住处不在外面,而在里面,在心里。当你能够不为
  外物所动,心中佛性坚如磐石,那才是灵命的安身之所。赵州四处
  云游,为的就是不断接受试炼,来坚固自己的心呀。

40. 《打车?打牛?》
  “打坐怎能成佛?”:“磨砖怎能做镜?”
  南岳怀让禅师在般若寺住持时,每天下午,有位青年在大雄宝
殿里打坐参禅。看上去这个人很有慧根,因此关切地问他:“请问朋
友,你在这儿做什么呢?”
  青年不喜欢打扰,勉强答道:“打坐!”
  怀让禅师再问:“为什么要打坐呢?”
  青年已经很不高兴,口中仍然回答:“成佛!”
  怀让慈悲地问道:“打坐怎么能成佛呢?”
  青年不再回答,似乎嫌这老和尚过分哕嗦。
  怀让禅师不得已,就拿了一块砖头,在青年座旁每天推磨。很
  多天后,青年终于好奇地问道:“请问你每天在这里做什么?”
  怀让:“磨砖头!”
  青年:“为什么要磨砖头?”
  怀让:“为了要做镜子。”
  青年:“磨砖怎能做镜子呢?”
  怀让:“磨砖既然不能作镜子,那你打坐又怎能成佛?”
  青年大惊,这么一句平凡的问话,让他立时傲气全消,恭敬地
  起身顶礼问道:“要怎样才对呢?”
  怀让禅师非常和善地答道:“譬如赶一辆牛车,如果牛车不进,
  是应该打牛,还是该打车?”
  青年听后礼拜,跪下问道:“要如何用心,才能达到无相三昧的
  境界?”
  怀让禅师答道:“学心地法门,就像播种。我为你讲解法要,就
  像天降甘霖,只等因缘和合,就能见道。”
  青年于是大悟。他就是禅门一代宗师——马祖道一禅师。
  这里说的,其实就是向自己的里面找,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路。
  学别人打坐参禅,终究不是办法。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