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佛学故事
 《禅话心解》——《不许为师》 

  清素感激地说:“我因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传人。女。今看你这般虔诚,
为了荔枝之缘,我愿意破例传授于你。请把你的心得告诉我!”
  从悦禅师访问密行的清素禅师,非常恭敬。有次吃荔枝,正好经过清素禅师
的窗口,就恭敬地停下来说:“长老!这是家乡江西来的水果,请你吃几个!”
  清素很欢喜的接过荔枝,感慨地说:“自从先师圆寂后,已经很久没吃过这
种水果了。”
  从悦问道:“长老先师是何大德?”
  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忝为职事一十三年。”
  从悦禅师非常惊讶地赞叹道:“十三年来甘愿忍受职事这样的贱役,一定得
到他的真传了。”说后,就把手里的荔枝全部献给清素长老。
  清素感激地说:“我因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传人。如今看你这般虔诚,为
了荔枝之缘,我愿意破例传授于你。请把你的心得告诉我!”  
  从悦禅师具道所见。
  清素开示道:“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人佛,不能人魔。”
  从悦禅师得道之后,清素禅师教导说:“我今为你点破,让你得大自在,但
切不可说是承传于我!你自有你的老师!”佛与魔都能放下人的情欲执著,区别只
在于心中的理数不同——以天理成全我的,或者可入魔道,而以我的生命成全天
地间的法理,则必能成佛。
22. 《将军的忏悔》
  在和尚看来,将军的心里比自己苦多了。不要说座位,只想把自己心中的清:
京也一并给他。
  梦窗国师有次搭船渡河,正要离岸时,有位带刀拿鞭的将军跑来,大喊道:
“等一下,船夫!载我过去!”
全船人都说:“船已开行,不可回头。”船夫也大声喊道:“请等下一班吧!”
这时,梦窗国师说道:“船家,船离岸还不远,给他个方便,回头载他吧!”
  船夫看到说话的是出家师父,便把船掉回头,让那位将军上船。
  将军上来后,刚好站在梦窗国师旁边,拿起鞭子顺手就抽了梦窗国师一下,
还骂骂咧咧:“和尚!快起来!把座位让给我!”
  这一鞭下去,梦窗国师的头上鲜血直流,国师不发一言,把位子让了出来。
众人看了都很害怕,窃窃私语议论说,禅师要船载他的,他竟然还打人!将军得
知刚才的情形,但却仍然拉不下脸面认错。
  船到岸后,梦窗国师走到水边,默默地把睑上的血洗掉。这位蛮横的将军觉
得很对不住他,便上前跪在水边,对国师忏悔道:“师父,对不起!”梦窗则心
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外人的心情总不太好。”
  如此涵养,来自于视众生皆苦的慈悲之心。在和尚看来,将军的心里比自己
苦多了。不要说座位,只想把自己心中的清凉也一并给他。挨打时,想的并不是
自己的脸面,而是这个人又造下一桩罪业,真是实在可怜。
23. 《宜默不宜喧》
  值殿官员非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敬重,还在碧玉殿前贴了一首诗道:“大
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禅门总不言。”
  一年夏天,五代的后汉刘王特地到灵树院礼请云门禅师及阖寺大众,全到王
宫内过夏。诸位法师在宫内接受宫女们的讨问佛法,一时热闹非凡。刘王更是虔
诚重法,禅修讲座无日无之。寺中僧侣都乐于向宫中人说法,只有云门禅师一人
在一旁默默坐禅,宫女们都不敢亲近请示。
  有一位值殿官员觉得奇怪,特地向云门禅师请示法要,云门则沉默不语。
  值殿官员非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敬重,还在碧玉殿前贴了一首诗道:“大
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禅门总不言。”
  佛法因物赋形,并无一定之规。在宫殿这种地方,刘王好佛,其他宫人请慕
佛法,就多半是为了讨好王上了,少却了一分敬重庄严。正因如此,云门才以沉
默对之,只为让众人明白,佛法高于王权。所谓“一默一声雷”,就在于觉者的
沉默有着颠覆王朝的力量。
24. 《我不是佛》
  秀才说:“我很想要禅师您手中那根柱杖,不知可否如愿得到?”
  赵州一口回绝道:“君子不夺人所好,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秀才辩道:“我不是君子。”
  赵州当头大喝:“我也不是佛!”
  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以为聪明,便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
  有天,他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顺着他人心愿,不违众生
所求,不知是否如此?”
  赵州禅师答道:“是的!”
  秀才说:“我很想要禅师您手中那根柱杖,不知可否如愿得到?”
  赵州一口回绝道:“君子不夺人所好,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秀才辩道:“我不是君子。”
  赵州当头大喝:“我也不是佛!”
  佛陀度人,看的是人明心见性后的心愿,是人身上佛性的彰显。
  秀才连君子也不肯当了,如此自甘下贱,还有什‘么可说呢?

25. 《慧可安心》
  神光愕然说:“我找不到心呀!”
  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希望
成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毫不理睬,神光则在门外等候,迟迟不走。当时
风雪漫天,他站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
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道:“惟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
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神光听此,便抽刀砍断手臂。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又何在?”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神光愕然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神光百般寻找,依然不得领悟,不料却于一个转身处,竟至豁然大悟。神光
心中的痛苦迷茫,现代人可以说是深有体会。而安心之道,其实就在一个转身——
如果你不再是原来的自己,那么原来的烦恼还会跟随你吗?佛性之道,就是一个
“变”字,你变形万千之后,经历过各种生活,从事过各种职业,甚至做过各种
截然不同的人之后,那个不变的,不就是你的佛性吗?

26. 《禅师的眼泪》
  空也禅师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生死我早就置之度外了。
我只是想到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力气而不为社会工作、不为人们服务,却
每天在此打家劫舍。
我想到你们所犯的罪过,固然为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所不容,将来还要堕
入地狱,去受更多的苦难。我流眼泪,实在是为你们着急呀!”
  空也禅师—次外出弘法,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很多土匪,拿着刀剑向他
索取“买路钱”。空也禅师看后,不觉掉下眼泪。土匪哈哈大笑说:“真是一个
胆小的出家人!”
  空也禅师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生死我早就置之度外了。
我只是想到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力气而不为社会工作、不为人们服务,却
每天在此打家劫舍。我想到你们所犯的罪过,固然为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所
不容,将来还要堕入地狱,去受更多的苦难。我流眼泪,实在是为你们着急呀!”
  强盗们听—,竟然抛下了贪策之心,皈依到了空也禅师门下。
  强盗人道,只为他们一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自视甚高。如今竟然有人为
他们流泪,可怜池们,他仃川更决心要一探究竟,看这个和尚心里有什么门道。
皈依之后,却从中得到了大清净、大安乐,这些强盗,这些能下狠心的人,当下
便断掉了自己的世俗尘念,自此得解脱。
27. 《一休晒经》
  一休认真地解释道:“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不会活动。我晒的藏
经是活的,会说法,会作事,会吃饭。
  你说,到底哪一种藏经才更珍贵呢!”一休禅师在乡下时,有天看到一群信
徒朝山上走去,原来山上的寺院里在晒藏经。传说晒经的时候,如果风从经上吹
拂而过,吹到了人的脸上,就可以消灾去厄、增长智能。因此,闻风而来的人
们纷纷向山上涌去。一休听罢,便说道:“我也要晒藏经!”说完,一休就袒胸
露肚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很多上山的信徒看到了,觉得很不像话;实在太不雅观
了。山上寺院的和尚就跑下来,劝一休不要这样玷污佛门的形象。
  一休认真地解释道:“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不会活动。我晒的藏
经是活的,会说法,会作事,会吃饭。你说,到底哪一种藏经才更珍贵呢!”
  这种玩世不恭的作风,其实大有道理。与人开示,往往要从他人心中的执著
人手。既然众人执迷于晒经祈福,便以此来宣说自己的领悟,或者有人可以领悟
呢。禅者之心,着实是用心良苦。

28. 《途中珍重》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灵训走上前来。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参学时,有天动念想下山,便向归宗禅师辞行。
  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关怀地道:“你在此参学一十三年,今天要走,应该为你说些佛法
要领。等你行李收拾好,再来找我吧。”
  灵训禅师于是把行李放到门外,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
  灵训走上前来。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灵训禅师听后,顿然彻悟。
  世间本为迷途,每个人都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诱惑时时处处都有,天气不可
谓不寒冷。佛性在人心中,只能由自己善加护持,再大的试探诱惑都只能自己去
闯。每个人生下来,就像是护法金刚,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守护心中的珍
宝。怎么能不善加珍重?

29. 《成见不空》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
样!”南隐禅师说道:“你心
中满是学者的看法与想法。如
果不先把自己心里的杯子倒
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有位学者,来到南隐禅师处,专程请示什么叫“禅”。
  禅师以茶水招待,倒满杯子时并未停止,仍然继续注入。眼看
茶水不停外溢,学者实在忍不住,就说道:“禅师!茶已经满出来了,
请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禅师说道:“你心中满是学者的
看法与想法。如果不先把自己心里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
禅?”
  这就涉及到禅师之“机”,看你的心灵处在一种什么状态,你最
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你量身订做一条开悟之道。
  世间学者,往往用学识蒙蔽了自己的本心,所以才要把自己倒
空。那时,也只有等你全空了的时候,以往的知识才能成为你心灵
的养料,而不再是它的屏障。

30. 《风动?幡动?》
  慧能听了,便对他们说:“二位别吵了,请听我说两句。
其实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仁者的心在动啊!”
  慧能大师得到衣钵后,在猎人群中隐居了十几年。后因机缘成
  熟,开始行教化于世间。
  有天,经过法性寺,两位出家人对着一面幡子争论不休。一个
  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所以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
  “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子在动。”两人争
  得面红耳赤。
  慧能听了,便对他们说:“二位别吵了,请听我说两句。其实既
  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位仁者的心在动啊!”
  心若不动,外界就算沧海桑田,全城人都戴上口罩,又与我何
  干?心既已动,则要看是否值得,是否能够带来心灵的收获。执著
  于外物,争吵不休,一时赢了如何?输了又如何?还不是迷惑中人
  吗?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