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佛学故事
 《禅话心解》——随他去 
  经过多次的“随他去,不管他!”终于:冲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有天,无
意中看到童年时和祖母的合影,发黄相片中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原来就是自
己。
  她想:“再过几十年,自己也会和老祖母一样,要埋骨黄泉了。”有一则现
代的禅案。
  一位美丽的姑娘,决心参禅悟道,因此向一位老禅师请教说:“禅师!我要
怎样才能参禅悟道呢?”禅师看看她,心想: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尘世里的羁绊
纷扰一定很多,如何能参禅悟道呢?因此就教她一句诀:“随他去,不管他!”
  以往,禅师教人参禅的方法很多,比如“父母未生我之前,什么是我的本来
面目?”如今这一句诀,为的是要她止息心外的纷扰,能够明心见性,证悟佛法。
而这位姑娘,竟也不负禅师的嘱托,牢牢记住这句诀,努力参修。
  有天,有人转告她,男友来访。
  她说:“随他去,不管他!”
  不久,美国大学寄来入学通知,她看也不看,说:“随他去,不管他!”
  一天,母亲打来电话:“你为留学买的爱国奖券,中了特奖。”
  她还是那么一句:“随他去,不管他!”
  经过多次的“随他去,不管他!”终于冲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有天,无意中看到童年时和祖母的合影,发黄相片中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
原来就是自己。她想:“再过几十年,自己也会和老祖母一样,要埋骨黄泉了。”
  这个念头,她冲破了最后一道“生死的关卡”。对她来说,生死不再可怕,
透过无常的生死,她竟然悟到了不生不灭的穷极安乐。
  而她的证悟,既得自于自己一颗慕道的心,也离不开禅师对众生无差别的慈
悲指引。不然,看这个女子这么漂亮,还真不见得能够修行上去,又怎么肯为她
指引?

   12. 《击碎虚空骨》
  在跌倒的刹那,他不觉失笑出声。从此开朗之余,脱口做了一偈:
  “多年掘地觅青天。添得重重碍膺物;
   一夜暗中扬碌转,等闲击碎虚空骨。”
  梦窗国师年少时,千里迢迢去京都一山禅师那里参学,有天,特地到方丈室
请示:“弟子大事未明,请师直指!”一山禅师严峻地回答:“我宗无言句,亦
无一法与人。”
  梦窗再三恳求:“请和尚慈悲方便。”
  一山更威严地道:“我无方便,亦无慈悲。”
  如此多次,仍然得不到—山禅师的开示。梦窗心想:既与禅师无缘,长此下
去也不是办法。于是辞去一山门下,往驵仓的万寿寺叩参佛国禅师。在佛国禅师
那里,他却遭到更加无情的痛棒,这对殷殷求道的梦窗来说,实是巨大打击,以
至伤心地对佛国禅师发誓:“弟子若不到大休歇之地,绝不复见禅师!”从此辞
去了佛国禅师,日以继夜,专与大自然做静默的回答。
  一日,坐在庭前树下,心中了无牵挂,不觉又至更深,入房欲睡。上床时,
误以为无墙壁之处是墙壁,糊里糊涂把身子靠了过去,结果跌下床来。在跌倒的
刹那,他不觉失笑出声,从此豁然大悟。身心开朗之余,脱口做了一偈:
  “多年掘地觅青天,添得重重碍膺物;一夜暗中扬碌转,等闲击碎虚空骨。”
  梦窗开悟之后,心怀感激,还专程会见一山禅师与佛国禅师,呈上自己的见
解,机智密契。佛国大为赞赏,立刻为他印证云:“西来之密意,汝今已得,必
善自护持!”
  时梦窗年三十一岁。
  古今中外禅师有一特色,大都语冷心慈。一山禅师的无方便、无慈悲,其实
正是方便和慈悲,让你向内找寻。佛国禅师的棒喝,更是大方便大慈悲,激励你
奋发精进。若无此二师,梦窗必不能发下如此弘愿,只以小修小悟为满足,又如
何能等到正果的成熟?所以说,春风夏雨,固然能使万物生长,而秋霜冬雪,更
可使万物成熟。
13. 《一尊佛》
  师兄听后气愤非常,反唇相讥:“请问:我不像人那像什么?”
  “你像一尊佛。”师弟答道。
  兄弟二人一起学道参禅。师兄谨守佛戒,丝毫不犯;师弟生活懈怠,喜好喝
酒。有天,师弟喝酒时,师兄恰好路过,师弟就叫道:“师兄!进来喝一杯吧!”
师兄不屑地看了师弟一眼,骂道:“真没出息,已经出家为僧,却还不戒酒!”
师弟听了不服,也大声回道:“连酒都不会喝的人,不像是人。”
  师兄听后气愤非常,反唇相讥:“请问,我不像人那像什么?”
  “你像一尊佛。”师弟答道。
  对这个故事的解说有很多种。但从本原上来看,学道为了领悟,为了提升自
己生命的层次与境界。守戒并不是不奸,但这也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
开悟,用戒律来去掉心里的执著。而对于本来没有执著的人,戒律就反而不是最
重要的了。
  在这个故事里,师弟的回答更像是一种讽刺。说你像佛,你真的悟到了多
少?开口就骂人,连嗔恨心都没有去,又能成什么样的佛呢?做师兄的,还不如好
好反省反省自己呢。
14. 《正字与反字》
  禅师说:“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写,
还是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
的是你须识得人的本性。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也要一眼看出他的‘本性’,将
其召唤出来。本性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有个沙弥充满疑虑地问无名禅师:”禅师,您说学佛要发心普度众生。如果
是个坏人,他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那就不是人了,还有必要度他吗?”
  禅师没有立刻作答,只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个“我”字,但字是反写,如
同印章上的文字正反颠倒。
  禅师问道:“这是什么?”
  沙弥:“这是个字,只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一个‘我’字!”
  禅师追问:“写反的‘我’字算不算字?”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沙弥立刻改口道。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沙弥怔住了,不知如何作答。
  禅师说:“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写,
还是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
的是你须识得人的本性。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也要一眼看出他的,本性,将其
召唤出来。本性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直指人心”的道理也在于此。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你只要当他和你一样都
有佛性,从他身上看到佛性的彰显,便会愿意帮助他消除罪业、得到解脱,就像
当年别人帮你一样。即使他在对你严刑拷打,你也能够帮得到他,只看你想与不
想。

15. 《母亲的信》
  “你赠给我东西,又是来自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欢喜。但我当初送你学
道为僧,是希望你做一个有修有证的禅者,为的就是摆脱名利场的困扰。如果只
喜好世上的虚荣,还是违背了我的心愿。希望你收到母亲这封信的时候,要仔细
想想,什么叫做‘真参实学”什么叫做‘人天师范’!”
  惠心禅师还是个十五岁的沙弥时,就十分聪明侍俐,受到了皇帝的
  召见,得到了不少赏赐。他把皇上的赏赐送给故乡的母亲,以尽孝道,
  但母亲却回信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信上说:
  “你赠给我东西,又是来自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欢喜。但我
  当初送你学道为僧,是希望你做一个有修有证的禅者,为的就是摆
  脱名利场的困扰。如果只喜好世上的虚荣,还是违背了我的心愿。
  希望你收到母亲这封信的时候,要仔细想想,什么叫做‘真参‘实学”
  什么叫做‘人天师范’!”
  惠心沙弥收到信后,便立志要做个真正弘法度众的禅者,如同经典所说,“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从此不再为名利上的收获而沾沾自喜。
  后来有一次,惠心托人告诉母亲,明年暑假想向师父请假,返乡探母。不久,
母亲又来信了,告诫道:“我既已送你出家人道,你就已经是佛门所有,一切众
生所有,已经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了。从今以后,你应该是如来的‘佛子”孝顺
师长,亲近三宝,不该只以母亲一人为念!明年暑假返乡的计划,最好取消吧!”
经过母亲的两次教诲,惠心便发心立愿,最终成了一个真正的禅者!若无母亲对
亲情的割舍,惠心能否达到那番成就,还不一定呢。
  所以说,父母真正爱惜子女的,应该帮助他们得到生命的解脱,即使自己死
去、无法照顾孩子,还有天地间的法理在照管他。那样不好吗?

16. 《不是你的话》
  这位学僧照文偃禅师的指示做了,雪峰禅师一听,便走下来一把抓住他说:
”快说!快说!”
  学僧答不出来,雪峰便推开他。说道:”这文偃禅师为了会见雪峰掸师,特
地来到雪峰庄,碰到一位学僧,就问道:“你今天上山吗?
  “是的。”学僧回答。
  “请您帮我带几句话给雪峰禅师,但不要说是我的话。”
  “可以。”
  “你到山中,见方丈上堂,大众才集合,便出来握着手腕,直立在他的面前
说:你这个老头子,脖子上的铁枷,为什么不脱下来?一这位学僧照文偃禅师的
指示做了,雪峰禅师一听,便走下来一把抓住他说:“快说!快说!”
  学僧答不出来,雪峰便推开他,说道:“这不是你的话。”
  学僧:“是我的话。”
  雪峰大声吩咐道:“侍者去拿绳子棍棒来!”
  学僧一受惊吓,立刻改口说道:“不是我的话,是一位从浙江来的文偃禅师,
让我这么说的!”
  雪峰一听,便对大众说道:“你们快去庄上,迎接五百人的导师吧! ”
  第二天,二人相见,雪峰立刻问道:“因了什么得到这般境界?”文偃低下
了头。
  此后,师生心灵契合,文偃就在雪峰那里住了下来,尽得雪峰真传。
  能从修道人的身上看到枷锁,这不仅要有悟性,还不能缺少慈悲——无论你
有多高的地位,看到你有不足,我都有责任来帮你弥补。这份慈悲比舍命相报更
珍贵,所以二人才会如此契合。至于真伪之辨,真有这等慈悲的人,纵然斧钺加
身,仍然不会改变脸上的表情,最多只能为对方的迷惑而惋惜。
17. 《覆船生死》
  雪峰听后,毫不客气地说道:“这话是你老师教的,不是你说的。我这里有
二十棒,请你转给你的老师覆船,告诉他,另外还有二十棒,就留给我自己吃
——这一切与你无关。”
  有个学僧参拜雪峰禅师,雪峰禅师问他:“从哪里来?”学僧回答道:“我
从覆船禅师那边来。”
  雪峰禅师故意幽他一默:“生死之海尚未渡过,你为什么先要覆船?”
  这个学僧不能回答,便回去把事情告诉了覆船禅师。
  覆船禅师对学僧说道:“你真笨,为什么不说我已超越生死苦海, 所以才会
覆船呢?”
  这个学僧又去到雪峰禅师那里,雪峰问道:“既已覆船,还来做什么?”
  学僧胸有成竹地说:“既己超越生死,为什么还不覆船?”
  雪峰听后,毫不客气地说道:“这话是你老师教的,不是你说的。
  我这里有二十棒,请你转给你的老师覆船,告诉他,另外还有二十棒,就留
给我自己吃——这一切与你无关。”
  雪峰禅师给覆船和尚二十棒,自己也甘愿挨二十棒,这个公案至为明显:禅,
应该无言说教,所谓言语道断。禅不该在语言上传来传去,双方都卖弄了禅,如
同高手过招请徒弟传话,所以各挨二十棒,以为警戒!这与学僧无关,他不过遵
从师命而已,始终没有过自己的见解。
18. 《摩尼珠》
  佛陀于是告诉四方天王:“我把世俗珠子给你们看。
  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却反而视
  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
  佛陀在灵山会上,手拿一颗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
  “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各说是青、黄、赤、白等不同的色泽。佛陀就将珠子收回,
舒开手掌再次问道:
  “现在,我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何颜色?”
  天王不解佛陀心意,不约而同地答道:“佛陀!您手中根本就没有东西,哪
有什么摩尼宝珠呢?”
  佛陀于是告诉四方天王:“我把世俗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
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却反而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四方天王听后,
若有所悟。
  所谓摩尼宝珠,其实是指人的真心佛性。正所谓“富贵如同三更梦,荣华好
比九月霜”,除了佛性以外,任何别的珠宝都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人活着,应
该努力开采内心的宝藏,让自己的心灵成为光华的摩尼宝珠。
19. 《不留平常心》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就溶化了。
  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
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有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
无杂念。在您的座下,我觉得没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开悟不了呢?”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
盐倒进去,让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照办去了,没多久就跑回来说:“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
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看来我还是开悟不了了。”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就溶化了。
  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
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之心,
才是悟道之本。”学僧于言下大悟。
  中道平常引申来说,就是不必非得入庙修行,在家一样可以修炼,从事任何
职业也都可以修炼,只要在自己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心灵就可以了。修行的事,
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向上走,向内走,向回走,就一定可以有
收获的。
20. 《化缘度众》
  还有个信徒的儿子非常贪睡,父母不知如何改变他,昭引和尚就来到他家,
把梦中的儿子摇醒:“我来化你的贪睡,请你把贪睡施舍给我吧!”听到信徒夫
妻吵架,他就去化缘吵架。信徒喝酒,他就去化缘喝酒。
  昭引和尚云游各地,人们都认为他是个行脚僧。有信徒特来请示:“如果发
脾气,我要怎么样才能改正呢?”“脾气都是从策里来。这样吧,我来跟你化缘,
你把脾气和策怒之心施舍给我,好吗?”
  还有个信徒的儿子非常贪睡,父母不知如何改变他,昭引和尚就来到他家,
把梦中的儿子摇醒:“我来化你的贪睡,请你把贪睡施舍给我吧!”听到信徒夫
妻吵架,他就去化缘吵架。信徒喝酒,他就去化缘喝酒。
  昭引和尚毕生皆以化缘度众,凡是他人的陋习,都用化缘的方法帮他们改掉,
蒙其感化的信众无数。
  化缘之意,不过在于,一切陋习皆非你的真我,那不是你真正的自己,是业
力也是罪业。既然想度你,那么就把你们的业力都给我好了,我来替你们承担。
  不过,实际上这只能算是点化,引导你真正的自我觉醒,痛下决心改正陋习。
因为,常人的罪业是承担不尽的,你今天替他承担了—份,明天他就能造下十份。
没有觉悟的心,承担再多也没有用。
  所以,禅者的慈悲,往往看重他人的觉悟、勇气和承担。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