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儒学智慧
 静思语--佛的故事 
21.   《笑揖峰头月一轮》
人间喜乐无常,尽情尽兴的狂欢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深不可测的空虚。
  所以说人不自由,连喜乐都不受自己的控制,必须接受种种制约。要想得到
解脱,就必须放下心里的执著,必须具有“以退为进”的达观,无争无执,方才
能在万里晴空下,与清风、皎月、自然同在。
  这首偈语所说的“退步人”,并不是消极,而是具有更大的智慧,追求生命
整体的圆融。从生命整体的角度看,一时的胜负得失转眼即逝,只有合乎天地至
理的安闲欣悦,才能够长久地存在。正所谓“天不坏道亦不坏”,以自己的心同
化天地至理,才能够得到长久的安闲,不为愁苦所扰。
  做到了这点,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即使在羁旅途中,依然有闲心欣赏身边
的美景,似乎万物都是自己的兄弟,都能和自己有真正的交流。当自己从月亮中
也能体悟到和自己一样的佛性时,真的就只想笑着对它行一个礼。而这里所说的
羁旅,引申来讲,则象征着人生。得到自由的人,无论何时,都不会被眼前的事
蒙蔽自己的本心,心中的那份快乐简直是雷打不动。这样难道不好吗?
22.  《溪声尽是广常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你要听佛陀说法的声音吗?听呀! “溪声尽是广长舌”,佛陀的声音遍在大
自然中,生灭潺潺的流水声,就是佛陀的说法声。你要看佛陀的样子吗? “山色
无非清净身”,请看呀,青草翠木便是佛陀清净的法身!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性是一切生命最根本的属性,是最持久的金刚不坏
之性,它在你身上、在自然草木身上,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你静下心去体悟,
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心灵的镜子,引导你回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心中潜藏的
珍宝。毕竟,你和万物,都是由佛法锻造出来的,本就是血脉相通的亲人。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一夜之间,佛陀通过万物所说的法,
就已经是不可尽数了。我们悠游在万物之间,就如同掉进了佛法的宝藏中,身边
充满了无价之宝,简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呢,无论拿到哪样,都是再好不过的事
了。
  而那些入宝山却空手回的人,不说自己看不到身边的宝藏,却只会抱怨自己
命苦,终日陷在烦恼中,一再错过真正的珍宝,一再迷失自己的真心,他们难道
不可怜吗?我们既然得到了那么多宝贵的财富,就应该和那些迷惑的人们分享啊,
就应该花点心思考虑,他们怎么样才能够真的明白呢?
  修炼到这一步,慈悲心就出来了。
23.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西东》
  苏东坡这首诗偈,将人生形容得非常深刻透彻。
  人生像什么?一切都转眼即逝。事情会过去,让你再努力也回忆不起来。人
会过去,从暂时的分离到永久的诀别,谁都无法避免。
  甚至感情也会过去,再刻骨铭心的恋情,在几年以后,当初种种甜蜜便会荡
然无存。这样的人生,你说像什么?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就如同鸟儿在雪泥上留下的痕迹。“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西东?”你人生中的一切,难道不就像是泥上偶然
留下的爪印吗?人总要往前走,日子总要过下去,你又有什么办法,能够留住那
曾经的一切?坏会过去,好也会过去,迷会过去,悟也会过去。这才是最可怕的。
达摩说,他开创的禅宗法门只能传六代?为什么?难道现在禅宗门徒信的都是乱法
吗?
  答案就在这首偈语里。禅宗能让人得到顿悟,但顿悟之后呢?人的各种执著
心还是会泛起。所谓的高僧大德,不过是有过领悟的瞬间,领悟之后,依然还只
是一个常人。他们的悟,就如同泥上偶然留下的指爪,而他们的生活,则是那只
远去的飞鸿。纵然你再怎么看重领悟的瞬间,你的领悟还是会转眼逝去,所有的
明澈和狂喜都会逝去,找都找不回来。
24.   《返本还源便到家》
  “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我们要怎样才能返本归源?怎么样才
能找到自己的佛性?说起来很难,其实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复杂。既然是返本还
源,回到自己的根本,那只需要不被外面的诱惑带着跑,不迷失真我,就自然能
做到了。
  “湛然一片真如性”,说的就是每一个人的本性,都像是湛然晴朗的天空,
没有丝毫污染。每个人不光是有佛性,而且整个生命都是由佛法成就,生命本身
就是对佛法的礼赞。
  能以这种眼光看待众生,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这样才能穿透所有假象,
看到别人心中最根本的本原,看到别人自己都不曾珍惜的最宝贵的品质。用这样
的眼光看人,每个人就都成了佛,就能以谦虚的态度礼赞众生。
  这是什么?这是爱呀!你爱惜他人心中的佛性,你看到他们心里的翅膀,能在
九天自在翱翔。你珍惜,你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好。这样,即使他们依然
不能领悟,你的爱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他们身上所有美好的种子,
都会在你的心里生长起来,因为你的爱就是养料,可以让它们开花的。
  真的做到这点,你就会渐渐学会宽容与慈悲。人类所有的过失,都是“迷失
皆因一念差”,在一念之间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他们自己也并不快乐,并不幸福,
也一样需要关怀需要帮助。
  而天堂在哪里?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来面对众生,无差别地帮助他人,天堂就
在你的心里。
25.  《为爱吾庐夏木阴》
  这首诗偈,是明朝莲池大师初入佛门学道时的一点心得。
  “尘网依依三十春”,在尘世劳顿了三十年,就奸像鱼在网里苟且维生,受
到了种种的束缚,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依恋父母、依恋故乡、依恋亲人,因依恋
而有不舍,因不舍而生苦,这苦还是没有尽头的。他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切种种,好又怎样,歹又如何,永远都不能让自己的心从中解脱。
  “昨非今是不须论”,他已经觉悟到,昨天的我错了,今天要做真正的自己,
明心见性才是对的。这样的觉悟让人时时更新自己,不断创造和发展自己,让自
己的心灵从黑暗中浮现出来,开始放射光辉。人该为了自己的心灵活着,这个道
理至简至易,根本就不需要论证,只奇怪自己以前怎么没有领悟到。
  “息交岂独忘知己,为爱吾庐夏木阴”,我现在要把过去的一切全都放下,
不仅是要抛却至亲好友的牵挂,还要忘却原来的自己,摆脱身心的嗜好,只愿是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从头来过,要走出一个不同的自己,要追寻生命最终的解
脱。“为爱吾庐夏木阴”,夏天到了,门前的树下一坐,真是整个世界都清凉。
是的,我们要找寻真正的净土,就应该为自己开辟一个新环境。
  别人要求你,你听得见就去奔波。你的心要求你,你却听不见,纵使劳累终
生,又能让自己的心中得到什么?人生最大的义务,是要美化心灵的庭园,提高
生活的境界,提升生命的品质!
26. 《幻躯哪得免无常》
  “麝因香重身先死”,麝是一种类似鹿的动物,身上有价值连城的麝香,猎
人为了这点麝香,就进山四处捕捉,结果这种动物就濒临了灭绝的边缘。“蚕因
丝多命早亡”,春蚕结丝成茧,蛹就在茧里面,到变成飞蛾时才可以破茧而出。
人们为了不让蚕丝受到损害,就在它没有出来的时候,把丝取出来,里面的蚕自
然也就死去了。
  “世界从来多缺陷”,因为常人的世界里充满了迷惑,每种生命都要受到无
常的困扰。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有这么多缺陷呢?因为我们人类,生来就注定要进
入迷惑之中,心灵升华还是沉沦完全取决于自己。可天地间却依然有一些至理存
在,不能说你越沉沦,反而得到的福分越大,人做了坏事早晚都要付出代价。
  在人间,人付出代价与否并不明显,有的人似乎作恶多端,却依然享受高官
厚禄,人间的理和法律并不完善,人自己的力量并且能够让善恶得报,所以就得
有天来管。人们顺从天意的时候,生命就会更和谐,可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地方,
人们才不在乎什么天地至理呢。那么你不在乎它,它也就不会在乎你,早就为你
准备好了应得的惩罚,只等时间一到,一切都要报应的。
  “幻躯哪得免无常”,人堕落在业海之中,怎么能不犯错?又怎么能不为自
己的错误承担?如果把天地比喻成众生的父母,父母就是应该管教孩子,你遭遇
的生杀予夺,背后都有它的道理,这就叫无常之苦。若想摆脱苦海,唯一的出路
就是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升华。
28.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这首偈语,出自清朝顺治皇帝的《赞僧诗》
  他说得很对,我们有哪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生命从何而来呢?
  人并非一切都来自父母,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即使把父母的传承、环境的影
响全都抛开,你的身上也还是有一些自己的东西,而且那恰恰是你性格中最核心
的成分。所谓“七岁看老”,七岁不可能形成足以预测未来人格大量信息,因为
人的成长还没有开始。如果说能看到,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人生命中最核心的成
分,并非后天形成,而是先天自带的。
  那就涉及到这个问题:未曾生我谁是我?实际上,人的生命也是能量的一种,
出生之前,人的生命也是宇宙能量大循环中的一部分,和万物息息相关,互相应
和,宛如一个家庭。只在出生以后,人和天地万物之间,那根先天的脐带,才会
被物欲和私心所蒙蔽。
  这样说来,人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真正的自己,而“来时欢喜去时
悲”,则是彻底地颠倒了。人的生命和宇宙相容,和万物同化,那才是真正的价
值所在。
  现在的人,只有在合眼朦胧之时,才能偶然体会到自己的佛性,然后转身就
忘了自己体悟到的一切,继续投身于名利场的争夺之中。这样的生命,难道不可
悲吗?
29. 《万法本闲人自闹》
  这是一首八指头陀禅师的偈语。
  八指头陀是民国后第一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他从小没读什么书,诗偈完全从
悟性中来。
  “大千一粟未为宽”,大千世界也如同沧海一粟一般。任何物质形式都是佛
法的载体,大千世界和一粒米中,都蕴涵着无尽的佛法,具有无限奥妙。但如果
人心中的佛性觉醒,就会把最大和最小的物质,都看成是自己的兄弟,毕竟大家
都是佛法造就的嘛。这样,就不会觉得大千世界充满奥秘,宽广得看不到尽头,
因为同样的佛法也存在于自己心中,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同样的法理。
  “打破娘生赤肉团”,说的是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在父母生我之前,自己
一样具有真如佛性。只要佛性一证悟,管它大千世界,
管它无边虚空,都会和自己的本性相通,彼此呼应。
  “万法本闲人自闹”,世间万事都有法,万法都是清凉自在的,只有人为了
身外之事,在终日奔波,忙乱烦躁。人心本自安闲,偏要追逐身外的名利声色,
正是自己扰乱了自己。
  “更从何处觅心安”,到外面找再久,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心安。只有止息忙
乱之心,找回本来面目,方能与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同化,得享无尽清凉!
30.  《与人无爱也无策》
  这一首偈语点明,只要是人,都有一颗禅心。
  “禅心一任蛾眉妒”,重点在于,你有了禅心之后,别人的一切毁谤、嫉妒,
都无法妨碍你了,因为心中无所动,无欲无求,恰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禅不
是付出,而是得到,你从中得到的,是他人无法改变的安闲快乐。
  “佛说原来怨是亲”,纵然别人怨恨我们,我们都要拿他当自己的亲人,都
要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魔难,我们的心就无从提高。常人要
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更何况我们追求的心灵修行?你能悟
到,就能把加害、诽谤你的人当作亲人。因为苍天有眼,他们必得为自己的行为
负责,在害你的时候,他们已经为自己累积了很多罪业,难逃业火焚身的折磨了。
  他们帮你的心灵进一步升华,自己却要遭受更大的痛苦,可本来,他们和我
都是一样的人呀!都是天地所生,都是本来的兄弟,你怎么能不为他们感到伤心
呢?
  “雨笠烟蓑归去也”,归向何方?惟有佛法才是我们永久的家。
  “与人无爱亦无策”,到家之后,找回生命的本原之后,我们将不再执著于
和他人的爱恋与嗔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真的看到了,众生皆苦,惟有修心方
是福。我们再爱的人,如果不肯把持住自己的善心,还是会为恶念恶行付出代价,
而我们的爱到头来,终将于事无补。我们再恨的人,如果有天能找回自己的本心,
踏上修行之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坏事,都会如同裤脚上的泥土一样,抖一抖就
全掉了。如果他们真的能为自己的错付出足够代价,天都原谅了他,我们又有什
么可以责怪他的呢?无爱无嗔的真意,就是以慈悲心面对众生,帮助别人往上走。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