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国女性研究取得长足发展
| | | 北京举办首届“妇女发展、儿童成长”论坛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首届“北京妇女发展、儿童成长论坛”上获悉,我国女性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女性研究与女性学学科的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据悉,从研究机构和学科建设的视角来考察,我国目前的女性研究已经形成妇联、高校、社科院三足鼎立的局面,妇联系统的研究机构主要是进行妇女实现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高校和社科院大多以拓展学术领域,注重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全国目前已有50多个院所的学校成立妇女和性别研究中心,并陆续开有关女性研究的通选课、选修课。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次招收女性学硕士专业方向研究生,标志着女性学课程与学位教育开始走入高等教育序列。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国英在发言中指出,梳理中国女性研究21年的发展脉络,从学科基本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我们的女性研究对象经历了从“运动”“问题”到“人”的转变,由于我国的女性研究与妇女运动相伴而生,在上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研究的焦点是妇女运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女性研究开始更多的关注“妇女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女性学”研究被广泛关注,女性学研究的对象是“女性”——“自觉的实践活动着的女人”的见解,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 在为时两天的会议中,300多名热心妇女儿童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承担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务的政府部门有关人员以“平等、优先、发展”为主题就妇女发展、儿童成长有关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统计中的性别意识、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儿童均享优质教育、流动人口妇女儿童的健康等成了探讨的热点问题。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沈淑济,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到会并讲话,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伍德琛等出席了开幕式,北京市妇联主席荣华主持了会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