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为人民服务
| | | 60年前的9月5日,张思德牺牲;60年前的9月8日,毛泽东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即兴演讲
60年前的9月5日,张思德牺牲;60年前的9月8日,毛泽东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即兴演讲《为人民服务》。
一篇伟大的文章、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普通并且可亲可敬的名字,60年后让我们再次感动。
事过60年以后,为什么人们还这样怀念张思德、崇敬张思德?为什么仍然难忘《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这样诞生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在查阅史料和走访史学专家及多位聆听《为人民服务》讲演的亲历者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史实: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 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更多 《为人民服务》全文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认识张思德 张思德同志于1915年阴历3月初六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的韩家湾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
张思德生下来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一粒米也没有了。他不到7个月,妈妈就去世了。张思德从小受苦受压迫,懂得了爱谁、恨谁,后来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长征路上,为了战胜无情的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党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庄严号召。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不容易的,往往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轻者中毒,重者可能死亡。
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严格按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尝百草”的活动中,他总是抢在前头。见到一种草,他总是首先尝一尝,找到一种能吃的草,他就马上去告诉兄弟单位。
张思德同志在尝百草活动中,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张思德为革命胜利,在一次烧炭过程中不幸牺牲。
1944年农历7月,农场决定由张思德负责烧炭任务。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张思德说:“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做一份贡献!”
在一次烧炭中,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张思德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才29岁。 <<更多
电影《张思德》 一个普通人牺牲60年仍被惦记,是一种幸福和伟大。
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人。
“拍《张思德》是全党的事!”这是一个被称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活茬儿。
记者向我提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会产生拍电影《张思德》这样的创意?当然,创意就是创作,创作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是要有火花的。但归根结底我觉得灵感还是要有一个生活积累、沉淀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那个火花是不可能闪现的。应该说张思德的形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教育着我们几代人。那年月,《为人民服务》几乎人人都会背诵,是融化在血液中的。
35年后的今天,当我向已到而立之年的儿子兴奋地说起拍电影《张思德》的创意时,他反问了一句:“张思德是谁呀?”我有些惊讶,也有些愕然。这惊讶与愕然令我越发意识到,拍《张思德》对我、我们、我们的后代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为我能为《张思德》做出一点事儿感到欣慰!我为所有为《张思德》做出贡献的人们感到骄傲!<<更多 怀念张思德 人民论坛:三比张思德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锱铢必较,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景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荣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网友纪念:想起了心中的英雄张思德
真正地让我重新认识张思德,还得从1987年说起,那年10月,高中毕业的我被特招到首都中央警卫团,来到了久已向往的具有光荣传统英雄部队——张思德所在的首都中央警卫部队。我经常听部队的首长们给我们讲张思德的故事,给我们讲许许多多关于中央警卫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央警卫部队,无论是在艰苦的抗战期间,还是在和平年代,他们始终用热血和赤诚保卫着党中央警卫工作的绝对安全,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实践着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网友感言:
★一思张思德,淡泊名利;二思张思德,无私奉献;三思张思德,任劳任怨。
★应该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我们国家的英雄人物!应该崇拜英雄人物而不是崇拜歌影星偶像。
★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老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移山开路的精神。建议中央在全国兴起倡导学习这“三种精神”的高潮。
★作为一名党员,真的希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认真深入地开展一次讨论:在进一步学习张思德的过程中,认真解决“怎样对待职务”、“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同志”这三个最基本的思想素质问题!
★为人民服务应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座右铭。
★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多少代人啊!现在他们的革命精神在哪?少见了。我们天天讲开拓进取,但这必须站在坚实的土地上才行。这块坚实的土地就是革命精神,即毛泽东“老三篇”所宣扬的革命精神。现在,我们应当呼唤这种精神。
★我们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比比,究竟缺少什么?丢失了什么?如果我们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能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真正做到一个心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职务,兢兢业业工作,不去挖空心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正确对待工作,拿着人民俸禄应该多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哪里群众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张思德发表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应该成为我们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座右铭,把张思德同志作为一面镜子,经常比一比经常想一想,我们做得够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多么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呀!张思德式的党员干部多一些,腐败分子就会少一些,我们的事业发展得就会快一些。人民需要张思德,时代呼唤张思德,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永存! 一篇伟大的文章、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普通并且可亲可敬的名字,60年后让我们再次感动。
事过60年以后,为什么人们还这样怀念张思德、崇敬张思德?为什么仍然难忘《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这样诞生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在查阅史料和走访史学专家及多位聆听《为人民服务》讲演的亲历者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史实: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 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更多 《为人民服务》全文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认识张思德 张思德同志于1915年阴历3月初六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的韩家湾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
张思德生下来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一粒米也没有了。他不到7个月,妈妈就去世了。张思德从小受苦受压迫,懂得了爱谁、恨谁,后来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长征路上,为了战胜无情的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党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庄严号召。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不容易的,往往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轻者中毒,重者可能死亡。
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严格按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尝百草”的活动中,他总是抢在前头。见到一种草,他总是首先尝一尝,找到一种能吃的草,他就马上去告诉兄弟单位。
张思德同志在尝百草活动中,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张思德为革命胜利,在一次烧炭过程中不幸牺牲。
1944年农历7月,农场决定由张思德负责烧炭任务。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张思德说:“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做一份贡献!”
在一次烧炭中,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张思德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才29岁。 <<更多
电影《张思德》 一个普通人牺牲60年仍被惦记,是一种幸福和伟大。
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人。
“拍《张思德》是全党的事!”这是一个被称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活茬儿。
记者向我提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会产生拍电影《张思德》这样的创意?当然,创意就是创作,创作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是要有火花的。但归根结底我觉得灵感还是要有一个生活积累、沉淀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那个火花是不可能闪现的。应该说张思德的形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教育着我们几代人。那年月,《为人民服务》几乎人人都会背诵,是融化在血液中的。
35年后的今天,当我向已到而立之年的儿子兴奋地说起拍电影《张思德》的创意时,他反问了一句:“张思德是谁呀?”我有些惊讶,也有些愕然。这惊讶与愕然令我越发意识到,拍《张思德》对我、我们、我们的后代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为我能为《张思德》做出一点事儿感到欣慰!我为所有为《张思德》做出贡献的人们感到骄傲!<<更多 怀念张思德 人民论坛:三比张思德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锱铢必较,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景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荣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网友纪念:想起了心中的英雄张思德
真正地让我重新认识张思德,还得从1987年说起,那年10月,高中毕业的我被特招到首都中央警卫团,来到了久已向往的具有光荣传统英雄部队——张思德所在的首都中央警卫部队。我经常听部队的首长们给我们讲张思德的故事,给我们讲许许多多关于中央警卫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央警卫部队,无论是在艰苦的抗战期间,还是在和平年代,他们始终用热血和赤诚保卫着党中央警卫工作的绝对安全,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实践着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网友感言:
★一思张思德,淡泊名利;二思张思德,无私奉献;三思张思德,任劳任怨。
★应该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我们国家的英雄人物!应该崇拜英雄人物而不是崇拜歌影星偶像。
★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老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移山开路的精神。建议中央在全国兴起倡导学习这“三种精神”的高潮。
★作为一名党员,真的希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认真深入地开展一次讨论:在进一步学习张思德的过程中,认真解决“怎样对待职务”、“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同志”这三个最基本的思想素质问题!
★为人民服务应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座右铭。
★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多少代人啊!现在他们的革命精神在哪?少见了。我们天天讲开拓进取,但这必须站在坚实的土地上才行。这块坚实的土地就是革命精神,即毛泽东“老三篇”所宣扬的革命精神。现在,我们应当呼唤这种精神。
★我们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比比,究竟缺少什么?丢失了什么?如果我们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能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真正做到一个心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职务,兢兢业业工作,不去挖空心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正确对待工作,拿着人民俸禄应该多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哪里群众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张思德发表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应该成为我们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座右铭,把张思德同志作为一面镜子,经常比一比经常想一想,我们做得够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多么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呀!张思德式的党员干部多一些,腐败分子就会少一些,我们的事业发展得就会快一些。人民需要张思德,时代呼唤张思德,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永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