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烟台七中李兰芬
| | |  当好社会的顶梁柱 ——烟台七中李兰芬 我于1980年踏上教育工作岗位,1997年调入烟台七中,在三尺讲台上,已经笔耕墨种了二十多个春秋。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步入中年,正是社会的主力军,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工作要干好,家庭还不能扔,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艰巨的使命,因此,我无条件地挑起这两副重担,以自己的艰辛努力,支撑起事业与家庭这两重天。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我应尽的责任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是我无悔的选择,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我应尽的责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大量阅读有关资料,深入钻研,把握好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设计好教学目标;确定教法时,力求新颖,富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特别注意“趣导入,精讲授,巧过渡,多手段”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以主体地位;对于课后作业,力求少而精,为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我每个周末都要到新华书店去呆上一段时间,看到有价值的资料,买回来仔细研究分析,自己先跳进题海里,选择代表性强的、观点思路独特的题目,充实到我的教学中,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并且,我还把挑选出来的好题目,主动介绍给年青的教师,供他们参考,在教改的路上,带领大家一起前进,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的脑、手、眼等全部调动起来,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经常让学生改错误,或者是给学生设疑,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总结和推广学生的好经验,鼓励他们勤于动脑,勤于钻研,勇于创新。 初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因此,我总是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比如,把课本中的许多例题、习题进行改编,有时把题目中的一个条件与结论互换,问学生“这个命题还成立吗?为什么?”有时把题目中的结论改为开放型问题或探索型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到数学学习既是很重要的,又是很有趣味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数学、接受数学、运用数学,这就是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是当代数学教师必备的素质。 几年来,连续教毕业班,自己也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的知识连成网,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知识体系教学法,对难点、疑点采用启发讨论、大胆发言的教学方法,由于,题目新颖,教法灵活,学生很愿意听我讲的课,因此,我在区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并获得区、市两级的“教学能手”称号,多次获得校级的教学能手、十佳优质课、十佳教案等称号,在全国奥赛中,辅导的学生多人获奖,并在2002年、2003年中,所任班级出现了两届中考状元。 二、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到德高、业精、心诚、身正、守信,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生王林是我几年前教的一个学生,刚入学时,纪律涣散,脾气倔强,犯错不认错,学校实行班级积分赛,班级里的分大部分是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被扣掉的;他因为任课老师批评了几句,就在路上很野蛮地截住老师,要“讨回公道”;我千方百计地开导教育他,可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收效甚微。他把我的帮助教育当成耳旁风,说什么“你们那些方法对我不管用”,许多人都说,王林是不可救药了,但是,他真的不可救药了吗?我不死心。 一天,放学后,我和他一起来到他的家,了解到一些情况,原来他的父母双亡,从小住在姑姑家,表哥比他大两岁,在生活方面,他总觉得姑姑、姑夫对表哥好,歧视自己;在低年纪的时候,和他成绩不分上下的同学总能获这样奖那样奖的,可从来没有他的份,想想自己有寄人篱下,他认为命运对他来说,真是太不公平了,为了维护自尊心,常常装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对老师也不信任了。根据这种情况,我找他谈心。给他分析到:姑姑一家做到那样已经很了不起了,世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可是时间变了,地点变了,事情也变的,关键是要自己努力,改变这一切,如果因为一两件不如意的事,就怀疑一切,就破罐破摔,我们就会感到社会一片黑暗,也就无法生存,一定要全面地看问题,事物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光明是主流,不要一叶障目。我还利用一些科学家的事,告诉他,很多人是从逆境中走出来的,成为国家的有用的人才。最后,我对他说:“尽管你过去有一些缺点,但是,我相信你会改的,会成为一个好同学”,他盯着我说:“老师,您真这么想吗?”我有力地点了点头。事后,王林确实在不断转变,逐步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喜爱和信赖,我把对这件事的感受,写成论文《向学生心灵撒播光明》获得了市级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尊重学生,促起成长》获得省级三等奖。 每当一批批毕业的学生将离开自己的时候,总有那种说不出的难舍难分的感受,每逢元旦、教师节收到学生的一封封来信和贺卡时,那字里行间充满了师生的深情和友谊,每逢春节,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家里看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和快乐,因为我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有用的人才。 三、尊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98年3月份,八十多岁的公爹因心绞痛,住进了医院,当时,正是中考复习的阶段,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同时还要照顾老人,我是学校、医院两头跑。公爹只有我丈夫一个孩子,他的工作也丢不开,我们两只好轮流到医院照顾老人。白天,我上完课,把学校的工作处理完后,我就趴在床边赶紧备课、批改。有些护士对我开玩笑的说:我们的病房成了你的办公室了,你们当老师的也真不容易啊,伺候着病人还要备课。 公爹出院的第二天,我正在上课,突然眼前一黑,脑袋嗡的一声,倒在了讲台上,几个学生把我背到办公室后,在学生和老师们的呼叫声中我醒了,我感到全身乏力,头痛得要命,整个人象虚脱了一样,学生说:“老师,您太累了,该好好休息几天。”看着学生着急得样子,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此,我落下了头痛得毛病。 2001年的春天,我丈夫到云南出差了,公爹由于脑子不清醒总想着回老家,而自己又动不了,不小心掉到床下的地板上,我下班回家,看到这种情况,连忙把他往床上扶,可是我的力气怎么也没法把身材魁梧的公爹扶到床上去,最后我把家里的被子枕头放在床边,和床搭成一个台阶,先把他拖到上边再往床上拖,折腾老人满头大汗,我也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把他拖上了床,看着老人眼中的泪花,我跑到了自己的房间偷偷的哭了起来。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2年冬天老人去世。 回顾几年来走过的路我感慨万千。自己的体会是,一是不要被困难吓倒,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只有用坚强的信念支撑着,才能在漫长的上坡路上,一步步的爬到山顶;二是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在生活的重压下,用有限的精力从事工作是不会有什么出色的成绩的。因此,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保证事业家庭两不误,圆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