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烟台五中 隋清波
| | | 在平凡的岗位上超越自我 ——烟台五中隋清波
 我自1979年10月参加工作,至今已从事教育工作25年,我由一名任课教师到优秀班主任到年级组长,再到教务处主任,可以说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 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广博,更能适应教师这个岗位,这20多年来,我一直没中断过学习。1983年,我通过考试,到文登师范生物专业学习两年。1990年参加生物专科自学学习,1992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入烟台师范学院生物系函授本科。毕业后我又于1997年参加山东省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学习两年。2000年参加了烟台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2003年,我又参加了省新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所撰写的论文《中学生物学OES课堂教学模式探析》再论文答辩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我掌握了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为我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总结这些年来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我深深体会到,不论是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还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除了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外,还要不断进取、勇于超越自己。 一、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以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从很多方面、很多领域去磨练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1979年以来,我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即使是担任教务处主任,也没有放下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在教学领域中,我一直没有停下过自己探索的脚步。我深刻钻研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坚持不懈的进行质量分析,总结教学规律。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生物教学方式,我所教过的班级,在生物这门学科上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在历次生物会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我把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1996年《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教育》在省《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中发表,1998年《浅谈生物学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国教育教学优秀成果选集》中发表,1999年《试论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在《中国教育教学优秀成果选集》中发表,1999年《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能力》在《芝罘教育》上发表, 2000年《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荣获市级初中生物学科论文一等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新课程带来新理念、新理念促进了教师角色及教学方式的改变,由此可见,课程改革是由“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将新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我开始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式的尝试,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带着知识走近学生”是广大教师的普遍做法。教师为了“应考”往往采用“填鸭式”与“题海战术”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学实践使我感到,现在的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获得信息的途径广泛,表现欲强,参与意识强。我作了一项调查,现在80%的学生会上网,查资料、聊天。90%以上的学生会用电脑制作精美的贺卡、玩游戏。还有的同学参加了研究性学习小组。面对这样的群体,再带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学生是不会接受的。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首先是要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更新自己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师的角色,我更多地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角色,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何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什么样的题目,能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通过学习、听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带着新的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作了尝试。基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出发,我开始实践中学生物学OES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构建观察探索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观察——探索——整合——评价——迁移。 要想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首先要想办法创造自主学习氛围,而创造自主学习氛围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愿学、乐学才能把他们带入知识的殿堂。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自主学习氛围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提出观察提纲,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去观察。我给学生提供自由观察、自主研究观察对象的机会,激发观察兴趣。其次, 教学中,我要求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意愿,自由、主动地学习;提倡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在和谐精神的指导下,各抒己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鼓励创新学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具体作法: 例如在讲授《环境因素对水蚤心律的影响》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书(或观察实验),互相研究,由同学发表看法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自由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认识到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必须不吸烟,不喝酒,同时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新的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所以在教学中,由重知识掌握向重学法指导转变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我把自己的设想与实践总结起来,写入了我的论文《中学生物学OES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一文中,在山东省新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培训论文答辩中,获得一致好评并取得优异成绩。
二、做个智慧爱心型的班主任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操劳型,良心型,良心应付型。 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的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我25年的教育生涯中,1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1、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初接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2、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我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十分注意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3、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我在班级管理中,给与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班里开展竞选干部的活动,每个同学都可以来竞争一个职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领袖意识和参于意识。让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发现自己的潜质。 4、爱就是责任。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班主任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无论是服装还是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你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三、科学管理,实现自我价值 1995年至今,我分别担任教务处副主任、主任的职务。学校的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工作,同时专业性、原则性又很强。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了解熟悉各个环节的情况,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毕业于师范学校,从中专学历到大本学历,再到研究生班进修,学的都是系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再加上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使我完成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具有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较系统的学校管理知识。 多年的基层领导工作经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在工作中,首先能够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以身作则,把自己所带领的一班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使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团结和依靠他们。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在用人方面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几年来,我校由于校舍改造,需有一部分师生到校外学习工作。我克服困难,服从领导的分配,勇挑重担。先是带领高三师生在北马路小学躲迁,后带领初四师生在胜利路小学分校工作,工作中除了要做到处处事事与领导沟通,还要机智果断地处理好一些偶发事件,并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北马路小学工作那段时间,由于离本校很远,又是寄居于他校,不仅要处理好同本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同北马路小学领导的关系,甚至还要处理好与学校周围居民的关系,因为北马路小学校园小,学生只好把自行车放在校外居民楼的楼道中。这段时间尽管很辛苦,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独当一面地工作能力,特别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在我从教的二十余年里,尽管遇到过一些困难和挫折,有辛苦有劳累,但最终我凭借着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曾多次在学校开设观摩课、示范课、主题班会、班级工作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讲座等,多次被评为校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班集体,连年考核优秀。94年、2000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1997年、2000年,两次获得去初中生物课优质课一等奖,1998年、2000年两次被评为省级生物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一等奖,2001年在烟台是“十百千万工程”中学生物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我热爱教育工作,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处处以自己的一切去塑造一个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