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玉环
| | | 2004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站在人民大会堂高高讲台上,面对全国各条战线的先进工人代表,讲述着自己的创业故事。她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起了台下阵阵掌声。那一刻,她胸前佩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熠熠发光。 坐在记者面前,李玉环谈起自己从下岗到创业的这段历程,仍然不免眼眶潮湿,因为“曾经是那般的艰辛”。 1989年,李玉环所在的辽宁葫芦岛兴城被服厂倒闭,仅仅31岁的她回到了家里。“当时我感觉眼前一片漆黑,整天闷在家里,一筹莫展,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只靠丈夫每月30多元的工资,怎么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没有了工作,我未来的人生路在哪里?” 看着自己昔日朝气蓬勃的姐妹下岗后每天都在家里为再就业而发愁,李玉环决定出来做点什么,带领着姐妹们去闯一闯。“否则的话,这样无所事事地呆下去,我们这群人就都废了”。 结束了几个月下岗在家的日子,李玉环东拼西凑自筹资金开了一家服装店,找了10多名下岗姐妹与自己一同干。店虽开了,但市场如何、效益怎样,李玉环心里“没底”。但作为“当家人”,她既要给姐妹们开工资,又要偿还借款的利息,当时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跑市场,搞经营,为节省资金,每次去南方进货,二三十个小时的火车路程,李玉环从没有坐过卧铺,她在包里装上一块大塑料布,在火车座位底下找个地方铺上,钻进去躺一会儿就当休息了。那段日子,李玉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姐妹们都指望着我呢,我能挺,挺住就过去了。” 两年多的服装店经营虽然李玉环吃了不少苦,但也让她积累了很多经验,1990年,她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购置服装加工设备,招收了45名下岗工人。 李玉环深知做服装没有好的技术人员不行,她“四顾茅庐”到中国服装协会聘请技术人员,最终有3位高级技术人员来帮助这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厂。 凭借着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李玉环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员工从最初的45人增加到现在的1200多人,资产已达上亿元,成为了公安部、铁道部、武警边防总队等国家六大部委局的制式服装定点生产企业,她们生产的“凯森蒙”牌西装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畅销省内外。 “商人重利”,但对于李玉环来说,员工永远是第一位的。 今年年初,一位名叫王红的肢残女子找到李玉环,想到她的企业工作。听说了王红生活上的困难,李玉环丝毫没有顾及其身体原因可能给工作带来的不便,立刻领着王红在车间转了一圈,让她挑了一个能干的工作。李玉环对记者说,“王红非常要强,在工作岗位上非常优秀,她现在一个月能挣500多元,一家人生活没有问题,我也放心了。”在李玉环的企业里,像王红一样的残疾人,还有十几个。 在名为《劳动颂歌》庆祝“五一”共创美好未来大型文艺晚会上,当《从头再来》歌声响起,李玉环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敢去尝试,敢去挑战,命运不相信眼泪,胜利属于强者。”这是李玉环对下岗姐妹的真情告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