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海女人
| | | 要欣赏中国历史,是有诀窍的:五千年看西安,千年看北京,百年看上海……上海百年就看上海女人!这最后一句或有点夸张,然始终觉得,有怎样的城市,便会有怎样的女人。女人是城市气质的具体化,犹如灯笼里亮起的那一点火,整个灯笼就生动起来一样,女人是城市的韵味,是风情的演绎和现代化速度的码表。
在上海百多年的历史风尘中,上海女人是一颗在中西文化汇萃的炼炉中千提百炼的金丹。只可惜她那外柔内刚的机锋,经不住半封建半殖民地两大刀刃的威逼,除了极个别几个可以幸运地受到时机的青睐,成为一则传奇,孤寂地绽放在十里洋场斜阳之下,大多数上海女人,只能屈从于时代的局限,在一片广漠的沉寂中,如丝一样的柔,又如丝一样的韧,不论是在战火的硝烟之中,还是黑白颠倒的乱世,不离不舍,纵横交织,默默织出几代载满繁花盛况的上海彩虹。
或者也只有上海女人,才会在一片红海洋的年代,在佩带领袖像章的同一件上衣内襟,别上一串幽幽沁香的栀子花白兰花。因而或者也只有在上海,在那鲜花绝迹的年月,仍时见有穿街走巷卖栀子花白兰花的小贩。强硬的空气因着那散发着这缕暗香的束束小花,多少也淡化了一点。
上海浓郁的海派之味,经久而魅力不减,当拜谢上海的女人们。
上海是中国女白领的摇篮。上海外滩,走出中国第一批的白领丽人——电话女接线生、女速记员、女秘书、售货小姐、护士小姐……当时的白领丽人,其实只停留在做事务性工作的水准。女教师、女医师、女工程师属凤毛麟角,女经理女管理层,除了女子银行的各层管理或女校校长教务主任,可谓已绝无仅有。要说到女政治家、女外交官,更是成为绝品并载入史册了!虽说上海的女白领历史渊久,然想起仍觉悲哀:身在十里洋场,一代上海新女性,在封建旧势力的桎梏中挣扎了多少代,那么难得,才争得这样一丝空间!在妇女半边天的岁月,上海女人,似仍只作为一种劳动力被赞美而缺乏最大限度表演自己的空间。
今日上海女人,女博士、女教授、女科学家不足为奇,女市长女外交官也层出不断。
上海女人从来不会张牙舞爪地争女权,高谈女性主义,而只是适时地利用历史的良机,以一套花拳绣腿以柔克刚,打入一度由男性主导和垄断的空间!在讲究协调多元相融的今天,上海女人因利得势。女性的温文坚韧、语言才能和进退自如等天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柔克刚运用得势,可以无往而不胜。难怪今日稳坐各机构高级行政管理第一把交椅的女性的比例,创上海历史最高。即若如此,“女强人”之称,总也与上海女人沾不上边。上海女人仍是一贯的温柔典雅,一如在历史回廊里的那着旗袍的上海女人的窈窕身影;仍是静娴温文,不张狂不自负;仍是浅笑着轻曳着那把檀香扇款款行进。只是如果她再听到历史长廊那端传来的那首一度唱遍大江南北的小调:“……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她一定会哑然失笑:今天谁没了谁,都能一样活出彩虹。
曾几何时,“入得厨房,出得厅堂”,是成功女士至高的写照。今日上海女人,何止出得厅堂,天涯海角对她来讲,只是个地理位置和人生小驿站。她们可以从容地上午飞北京开会,晚上飞海南谈合同,次日中午在香港稍作停留悄悄地补下妆粉,次日再飞欧洲继续未完的征途!据言上海恒隆广场开业当日,L.V.的营业额达卅万,顾客自然大多是女人。入夜后的上海消费场所,女人们结伴泡吧甚至享受烛光晚餐的比比皆是。昂贵的美格菲健身中心的会员中,上海籍会员超过80%,其中女人占相当比例……职场上的独立造就了人格的独立,上海女人不坐等男人来疼自己,就自己先疼起自己,自己给自己埋单,自己呵护自己。女为悦己者(自己)容,自己打扮给自己欣赏。走出过往那一心守住后门灶披间,省吃俭用,没有自己只有老公孩子的生活模式。
要为一代新上海女人画像,坚信仍脱离不了那早已深得人心的经典:手拈一方麻纱绢头、轻曳檀香扇的优雅斯文的旗袍女士。
上海女人就是这样,在历史板块的碰撞中,在传统与现代间,在东方与西方间,在约束与开放间,在规范与边缘间,一身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亮点,婉转穿行,迂回展步……一如那承载着新老上海精华的外滩两岸。一直被视为上海名片的外滩,永恒不变的,是那百年前被纤夫船工踩踏出来的,那片钳控浦江两岸的弧形长滩,连同沿江满载着历史经典的百年建筑。挡不住的是那终日滔滔不息的浦江之水,还有东面那片线条不断变幻的天际线。作为上海的经典,外滩会这样从容地延续至永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