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西方文化秘库 - 西方古代文化
 易卜生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挪威]----
(1828—1906)
  1898年3月21日,挪威政府与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化界人士,为易卜生举行了70大寿庆典。场面宏大.极尽殊荣.欧洲的许多报刊都为此作了热烈的宣传,紧接着挪威政府还在挪威国家剧院的广场上为易生铜像揭幕式举行了隆重的典礼。
  亨利·易卜生诞生于挪威东海岸的斯基恩,他的父亲是—位木材商人.他财运亨通,远近闻名。易卜生的母亲.是一个恬静温柔的女人。
  父亲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甚至还到海外开设了经营邰。1832年,他在景色秀丽的城郊添造了一处林木葱茏.依山傍水、典稚大方的宅邸。新宅里经常灯红酒绿,亲朋满座,客人中不是达官贵人,就是豪商巨贾,小易卜生常常穿行其问。
  可是没过多久,父亲突然破产了。债主们气势汹汹地抢走了家罢所有值钱的东西,美丽的大宅邸也被抵押了出去。昔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景象不见了,以往见面一向脱帽致意、寒暄奉承的亲朋和邻里,也都板起顷孔,冷冰冰地擦肩而过。世态炎凉刺痛了幼小的易卜生的心,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阔老板到穷光蛋,这一落干丈的荣辱变迁是难以忍受的。易卜生的父母索性偷偷地搬到一个偏僻的乡村,过起了默默无闻的平民生活。
  家里无力缴纳学费.易卜生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但他非常向往读书,父母于是恳求附近一位教书先生教他一些拉丁文。教书光生对小易卜生很同情,答应了下来。易卜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起来十分勤奋。
  课余时间,他还制作了一些小木偶,编些有趣的故事,在自家的窗口演木偶剧。附近的孩子们成群地拥在窗前,兴致勃勃地观看,不时发出阵阵清脆的笑声.易卜生从中感到极大满足。
  易卜生在父母身边过了八年富贵豪华的生活,又过了七年穷苦的日子。1844年他才16岁.便告别双亲,来到离故乡70公里的格利姆斯达镇,在一家小药铺里当了学徒。
  清苦枯燥的生活磨练着易卜生的意志,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知欲.他渴望学习,渴望念书。
  一天,店里来了位牧师,他买了些药.随后便同易卜生攀谈起来。
  易卜生一向沉默寡言.这次却产生了一种要向人倾诉的愿望、他把自己心里的一切都一股脑儿地讲给了牧师。他的经历和他梦寐以求的学习渴望打动了这位好心肠的牧师。
  “有空儿到教堂来找我吧。”牧师说,“咱们交个朋友。别的不行,拉丁文和希腊文我倒还懂得一些。另外,我那儿除了《圣经》和冲学书以外,也还有一些文学著作,够你渎些日子的。”
  牧师的藏书把他带入一个美妙绚丽的广阔世界,他面前仿佛打开了一道神奇的大门。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他开始练习写作,写了很多,大都是些感伤的抒情短诗。
  易卜生20岁那一年.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了欧洲大陆。先是意大利争取民族统一、实现民主改革的革命,紧接着爆发了法国“二月革命”。
  易卜生所在的偏僻小镇也沸腾起来了,涌现出一批革命组织,革命的形势使易卜生异常振奋。他一改往常少言寡语的脾气,与杜易、施勒路德一齐加入青年组织.兴高采烈地参加集会,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他们痛斥封建专制制度,热情赞扬资产阶级民主政冶,
  时代的激情引发了易卜生的创作灵感。他写出了三幕历史悲剧《凯特莱恩》。可是,易卜生的这部处女作一共只卖出30本,当然也没能得到任何剧院的重视。
  但是,易卜生并不气馁。他又创作了独幕剧《诺尔曼人》和一些诗歌。
  1850年春,22岁的易卜生离开格利姆斯达的小药铺,同他的好友施勒路德一齐来到首都奥斯陆。
  施勒路德向他父亲介绍了易卜生,在这里易卜生希望能通过短时期的补习考入大学念书。
  他的想法得到了施勒路德和他父亲的资助.可惜由于他的基础太差,最终没能走进大学的校门。
  易卜生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与克里斯坦尼亚大学“学生协会”取得了联系,并被聘为学生刊物的编辑。他一边从事编辑工作.一边撰写文艺作品,靠微薄的稿酬维持生活。克里斯坦尼亚大学向来是倡导挪威民族文化的中心,聚集了不少进步的文艺青年。易卜生在这里结识了一批有识之土,同时在思想和艺术修养方面也得:到了很多收获。
  
  不久为了复兴挪威民族文艺,易卜生勇敢地尝试使用挪威本民族的语言创作戏剧。他用挪威语把早些时候创作的《诺尔曼人》改写成了《勇士的坟》。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这个剧终于被搬上了克里斯坦尼亚剧院;的舞台。在观众们潮水般的掌声中,易卜生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剧作上演.并受到欢迎。这也是他首次尝试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并获得成功。
  在音乐家奥尔·布尔的竭力推荐下,易卜生喜出望外地得到卑尔根剧院的青睐,做了那儿的编剧兼舞台顾问,这下他终于有机;会大展宏图了。他于是一连创作了《圣约翰之夜》,《厄斯特罗特的英格夫人》、《奈尔豪格的宴会》、《渥拉夫·克列克朗》等好几部剧;作。
  易卜生的《奈尔豪格的宴会》在卑尔根剧院受到了欢迎。
  1862年,他的剧本《恋爱喜剧》遭到舆论的大肆围攻。批评者指责这个剧“伤风败俗”。不再有人敢上演或刊登易卜生的作品,连由他主持的剧院也倒闭了。易卜生几乎完全垮了。
  在极端的潦倒中,克里斯坦尼亚大学的朋友们却没有忘记他。他们去卑尔根举行大学生文艺汇演,邀请他出席。
  船渐渐靠岸了,易卜生看到岸上聚集厂好多人,他们一看到船,就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好像是在叫“易卜生!易卜生!”易卜生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听错了。然而,他一点儿也没有听错,那是早就聚集到码头上恭候他的大学生们在向他致敬!易卜生感动了。
  易卜生又能写作了。不久他就写出了《向往王位的人》,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剧作。这部戏反映了作者对改革社会,实现民族团结、统一和振兴的殷切期望。剧本教育别人,更激励自己。易卜生从此坚强起来.再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使他屈服了。
  1864年他只身离开挪威,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侨居生活。
  易卜生先丈了意大利。意大利辉煌的古老文明和秀美的自然景观使他迷醉。在这里他又开始了新的创作,开始了对新的艺术高峰的攀登:不久,他创作出了剧本《布朗德》。
  经国内友人的帮助,三年后《布朗德》终于在挪威出版。一印就是四版,版版脱销。《布朗德》引起的轰动.为易卜生争回了荣誉.也使他摆脱了经济的困境。从前被拒绝上演的剧目现在也都纷纷登上了舞台。这一时期易卜生创作激情达到了最高潮,他先后写出了《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剧本,并使得他遐迩闻名,成了备受人们尊重的文学大师.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