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了8年多的《读书时间》栏目即将退出荧屏,这几天,是连续四晚的谢幕演出———这个消息很是让人吃惊:在我们的出版业越来越发达、每年出版的图书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当下,本该风光无限的老牌读书栏目却丢掉了自己存在的“时间”,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不奇怪———出版社的同志却这样告诉我:书是越来越多了,但海量的是垃圾图书,稀少的是真正的精品。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虚假衍生的泡沫。你没见过年末各地书店退货的场景吧?那才叫蔚为壮观呢!一份报告显示,2002年末,全国图书库存积压近50亿册,过大的库存量、大面积退货、三角债式的拖欠款,正在把出版业逼入沉重的喘息之中。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没有占全国图书总销量71%%的教材和教辅类图书支撑大局,中国的图书业早已一败涂地。看看那些声嘶力竭叫卖的畅销书吧:把隐私放大,把书名搞怪,把炒作做足,把“克隆”进行到底。包装与营销,正在成为恶俗与低级趣味的托词。急功近利的心态,正在快速地毁坏这个行业。无书可读———在一个浮躁的行业里,读书人早已找不到自己安静的精神家园。
“60年代的人有读书的理想也有读书的时间却有买不起书的尴尬,70年代的人买得起书却没有读书的激情了———《读书时间》正因为如此才被迫取消”。这样的解释,多少有些无奈和自嘲。图书越来越多,好书越来越少,真正读书爱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读书时间》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门前冷落的残酷现实———也许还有喝彩声和惋惜声,但绝对是小众的,业内的,它缺少普遍的大众的认可和共鸣。
感谢烟台北大街新华书店提供新书、好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