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读书时间
 上海书展印象 
上海书展印象:魅力·实力·活力 

2004上海书展于8月2日落下帷幕。有全国24个省市的130余家出版社参与的此次书展,共创下6.18亿元的订货量。最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书业首次登堂入室,占去半壁江山,订货码洋为3.03亿元。主办方专门开辟了一个“民营书业馆”,容纳60余家民营书店。除此之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书展展示范围已不限于图书和刊物,扩大到了音像、动漫、电脑游戏、文化用品乃至印刷技术。在规模、形式、效果各方面,这次书展都颇具代表性。

品牌:场馆漂亮凸显形象

上海书展的场馆设计一改以往“摊位式”的展览模式,注重大空间的设计,体现了参展单位强烈的品牌意识。

整个场馆根据区域分为全国展订馆、世纪出版馆、文艺世家馆、高校联合馆、新华发行馆、民营书业馆等15个不同的馆,每个馆的色调、装饰设计等各具特色。文艺世家馆作为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社的馆,采用了鲜明、多彩的色彩设计,显得温馨明亮,充满生活和艺术气息;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所在的世纪出版馆,则多采用白色、蓝色等显得端庄优雅的色调,凸显其学术文化书籍的特色;印刷展示馆则运用了简明、技术感强的设计方式。

馆内还设置了出版名家的大幅肖像,设置了供读者休憩和商家洽谈交流的休闲区域。整体而言,精心的场馆设计无论对于书展,还是对于出版社的品牌形象而言都是一种重要的提升。

新书:品种丰富展示实力

大量的新书出现在书展各场馆。以上海出版实力最强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而言,这次在会上展示的2004年以来的新书就达到近四千种,充分显示了强大的出版实力。

从出版书籍的种类来看,这次书展也有非常大的涵盖度。高端的学术类书籍如《二十一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竺可桢全集》、《罗念生全集》、王元化的《清园近作集》等,展现了出版方对于学术书的重视。世纪出版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希望自己的出版社能够成为新一轮学术原创的倡导者、组织者和传播者。

大众类书籍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6本《话说中国》总销售额达27万元,创造了此次书展单本销售的最高纪录。此外,如人们熟知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生活实用类的《城市蓝调丛书》、《天天厨房》等,针对青少年的书籍如《夏洛的网》、《马丁的早晨》等,都是引起较多读者关注的图书。

营销:活动多样增强号召力

营销活动的丰富也是这次书展的一大特点,据统计,书展7天内共进行了170余项活动,包括各类新书发布、作家签名售书、名家访谈、研讨论坛、讲座比赛、COSPLAY短剧秀、木版水印现场表演等活动。

其中论坛类活动有民营书业论坛、生活时尚类期刊研讨会、“中国出版战略”论坛、复旦大学知名教授谈书业发展的研讨会等。这些论坛活动通过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学者专家的献计献策,对于推动书业发展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还有苏童、余华的读者见面会;王安忆、陈村、孙甘露的“文学三人谈”,虹影、唐师曾、阮次山等人的签售活动等。这些活动,通过文学文化界名人的影响,对读者和媒体颇富号召力,也增强了书展的文化内涵。

针对大众读者,书展还设置了时尚生活区的模特走秀、乐队表演,动漫区的COSPLAY话剧表演,生活区的天天厨房现场做菜表演、名家当场书画表演、名棋手现场下棋等等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正逢暑期,书展现场近一半的读者都是青少年。主办方设置动漫区和游戏区,并安排了大量的青少年书籍签售活动,显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因素。

整体而言,这次书展比较成功。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童兵评价,它为业界信息的流通、出版成果的展示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现场经常能看到一些带着参展证的人在别人的柜台前晃来晃去,积极打探“军情”。对于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这种集中的展示、相互的借鉴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多增加一些高层次的出版行业的论坛,提供更多业内交流的机会,并多邀请权威专家为出版行业把脉、提建议,那么书展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更高。(《南方都市报》记者田志)

上海:出版诸侯的烽火七月

2004年上海书展还在继续,高温依旧,人流依旧;前景诱人,路途还长。中国出版业各路诸侯、英雄好汉们的竞争,才刚开始。

2004年上海的盛夏,高温连日,暑气逼人。2004年上海书展,这台集聚所有读书人目光的“竞争大戏”,于酷热的7月28日拉开序幕。

中国的出版业,曾经被称为“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2004年4月5日,国务院发文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公司。中国所有的出版社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整个中国出版业都从2004年春天开始,进入到转制的快车道。这就是2004年上海书展进行时的宏大改革背景。上海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源地。上世纪50年代,随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老字号出版机构离沪北上,上海作为全国出版中心的地位受到撼动。到上世纪80年代,地方出版社走出地域限制,面向全国,全国出版格局更是发生变化。上海“书展”,迄今已是第18届,以往书展名曰“上海图书交易会”;自今年起改名。在书展组委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书展组委会主任王仲伟讲话,提出要以立足上海、面向华东、服务全国为宗旨,努力把上海书展打造成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为上海建设学习之城、为上海出版业的加快发展作出贡献。

出版业的内部改革,刚拉开序幕,就已经波及这条产业链的终端——读者。今日上海展览馆的外墙上,挂满来自全国各地一百多家出版社的红绿颜色的标识。室外是连续10多天摄氏35度以上的高温,可上海市民、上海的读书人,老中青、男女老幼还是纷纷相携而来。

在主办方《2004上海书展设计布展点睛》一文中,作者如此写道:“图书销售已经进入营销年代”,“这次书展首次租赁了上海展览中心这个上海最负盛名的展览场馆的所有展馆,在214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里,综合各种功能,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格局,使出版物的上海地方性与兼顾各地的全国性、综合展馆与专业格局、交易场馆与观赏展馆融合在一个平面”。在展馆各个出版社的展台前,几乎都竖立着在书展一周之内,安排得“密不透风”的各类活动时间表。一周之内,举行的活动共计171场。

7月29日下午,在展览中心东一馆底层,身着藏青色长裙的王安忆拿着话筒正在讲话。左侧,坐着的是白衣白裤的孙甘露,右边是陈村,脸上依旧是人们熟悉的淡然笑容。穿着大红色T恤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双手胸前相握,主持着访谈。按照《上海书展推荐20项大活动》的介绍,这是“上海小说三人谈;主办方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同一时刻,在展览中心西一馆底层,著名画家戴敦邦在为自己的《新绘108将》画册签名售书。主办方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戴先生桌子前面的等待签名的队伍很长,其中中老年人居多,也有不少的男孩子在拥挤着。在同一地点的西侧,年轻的女孩子们簇拥在那里,一个都市青春电视剧开拍仪式正在举行。与“隔壁”只用手不张嘴的戴先生相比,男女主角靓丽的笑声显得清脆,四周反响热烈。

在不同的展厅,有人在说着:再等一会儿,韦唯就要来了。在另一个展厅,“传说”的主题是:马晓春就要来了。也有稍稍比上面两位“生僻”一点的姓名被说到:葛剑雄就要来了。

2004年的上海书展,已经具有“会场”、“讲坛”、“课堂”的功能,甚至已经成为“诊所”、“厨房”和“休闲书吧”。更让书展变得生动活跃起来的,是诸多影音多媒体展示和形形色色的表演,书展“秀场”要体现的,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之下必然会引动的深刻变化,图书销售进入营销年代,2004上海书展开幕之际,也正是上海出版业重组之时。上海45家出版社已经重组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和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于1999年,下属13家出版单位,净资产逾4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共出书3920种,造货码洋近6.3亿元人民币。本届书展上推出11000多个图书品种,其中新书近500种。世纪集团社长陈昕这样说道:内容决定能力,这是现代传媒集团的生命线,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上海世纪集团自组建之日起,就始终将提高出版质量、多出优秀精神作品,作为集团发展的基本追求。在世纪出版集团的展厅内,两块由照片组合成的巨大标识牌,上面的红色大字是:智慧的光芒在世纪闪耀,知识的太阳从世纪升起。

组建于今年6月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下属8家出版社,总资产4亿多元。2003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利润6800万元。本届书展上将推出3000个图书品种和300种新书。社长杨益萍这样叙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是以文学艺术为特色的专业化出版集团,集团的生命力就是在特定领域内做专做精,注重品牌建设,将在文学、音乐、设计、书画、艺术教育、艺术理论等6个门类书籍,在文学、艺术、生活时尚、人文知识类期刊,以及朵云轩为品牌的艺术品经营等方面,打造10个左右的骨干工程,强化核心竞争力。

尚未正式挂牌的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由上海14家高校出版社和10家社会出版社组成,文化、教育、学术、科技和科普是它的出版重点。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朱杰人表示: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已经揭示了我们所有的理念。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旗下的文汇出版社总编辑萧关鸿思路清晰:文汇出版社最大的优势在于是媒体集团旗下的出版社,强势媒体将给文汇出版社提供一个一般出版社不可能有的大平台。小和大相对而言,一本书可以带动一个出版社走向全国;小而强、小而有影响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品牌之路,也是华山一条路,舍此无他”。

集沪版图书之经典,纳全国出版之精华,全国各省市出版社领导纷纷赶来上海,参加此次的上海书展盛会。如果说在白天,是参展的出版单位在为争夺读者“博弈”,而晚上的各项活动,则是在业内紧张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行内”领导人、总编辑、写作者、发行人,都在夜色掩映下微笑着以不同形式“战斗”。记者使用电话联络、采访上海以及各地出版社的领军人物,回话的地点都是在彼此的“联谊场合”,话筒内传出的“那边氛围”都极其热烈。正所谓“今夜无人入眠”。

白天的名人出场、时尚展示,晚间的浦江游览、宴请联谊等等“功能手段”的后面,都是市场经济规律必有的“竞争”两个字在发力。

在中国出版界,民营资本的市场嗅觉和出书速度,从来敏捷。通常出版社花费三四个月才能完成的书,民营书商可以缩短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进入出版市场的准入证还是“稀缺资源”的今天,上海明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明君则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下游”,她说:做好图书销售,“逆水上溯”,从零售渠道出发,向着出版策划和网络的前方,奋力迈进。

2004年上海书展展示的风景,当然首先是卖书;但更是对于今后中国整体图书市场的激烈争夺。2004年上海书展,不再仅仅是将若干家出版社和书店,搬将几架书“集中售卖”,今天极具个性化的展馆设计和纷繁多彩的推广活动,使得书市的内涵正在发生着重大质变:从以往的图一时之利,转化为重长远的企业形象塑造和市场收益;强调互动和交流,将书展的功能提升到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高度。

2004年上海书展,读书声、购书声、吆喝声,声声入耳。2004年上海书展开幕的第一天,零售额已高达101万多元,订货金额创2300万元的历史新纪录。2004年书展还在继续,高温依旧,人流依旧;前景诱人,路途还长。中国出版业各路诸侯、英雄好汉们的竞争,才刚开始。(《新民周刊》陆幸生)

中国网综合 2004年8月4日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