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东方古代文化
 规范即自由 
规范即自由

  把百姓伤心的事看作乐事,是毁灭天下的人。主持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
能得到治理。贤人在家,对双亲孝敬慈爱,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坐居有度,
出入有节,男女有别。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则没有盗窃;使他们守卫城郭,则没
有叛乱。君有难则可殉职,君出逃则会护送。

  ——《墨子·非命上》语译

  1.规范即自由
  人们做事必有所规范和限制,画圆要用圆规,画线要用绳尺;砌墙要用砖石,
挖土要用锄头;行走要有路,游泳要有流。
  圆规绳尺运用得熟练,画圆打线就令人满意;砖石锄头准备充足,砌墙挖土
才不会耽搁;道路江河具备,行走游泳才能随心所欲。
  道路是对行走的规范,没有道路,行走者将摔下悬崖;江河是对游泳的规
范,没有江河,游泳只是异想天开。
  行走的自由在道路上实现,游泳的自由在江河中获得。
  可见,没有规范便没有自由,认识了规范便认识了自由。
  一个很会走路的人,想让人知道自己有多了不起,边走边变换着花样,左右
摇摆,结果一下跌进万丈深渊;一个很善游泳的人,忘记了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
以跳水的姿势向平地一头栽去,结果一命呜呼。
  忘记了规范的存在,自由就将受到惩罚。所以说,自由即是对规范的认识和
掌握,这种认识和掌握愈多,自由也就愈多。反之亦然。害怕规范、拒绝规范,
是人常干的蠢事。
  社会是对人的规范。社会制造出制度、法律、道德、纪律等一系列条条框
框,限制着人的活动范围。在社会生活中,自由就是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大自然是对人的规范。生老病死,日月更替,人都无法抗拒,但顺应自然,
探究自然,人就能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从大自然中获取无穷无尽的乐趣,获取人生
存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财富。

  2.标 准
  学校放学了,考试得了六十分以上的背起书包回家,六十分以下的留下来补习。
  小胖考了八十分,回到家后,爸爸给了他一耳光,说:怎么只考了这么点分?
  阿银也考了八十分,回到家后,爸爸乐得合不拢嘴,说:好样的,有进步。  
  标准不同,情形大不一样。
  鲁国国君曾问墨子说: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好学,一个喜欢拿钱财分给人,谁可以立为太子呢?”
  墨子答道:
  “难说。也许他们是为了得到奖赏和好名声才这样做的。钓鱼的人毕恭毕敬,
不是为了恩赐鱼;拿虫做诱饵来喂老鼠,不是爱老鼠。我想你该把他们两人的动机
和效果结合起来观察。”
  没有明确的标准,就不能对事物作正确的判断。
  标准定在做某件事之前,说明用了心思。考试前立志要得满分,差一分也算失
败,这是一个高标准,为此则必须认真努力,精益求精。
  标准定在做某件事之后,则比较敷衍。考了一百分算走运,得了七八十分也过
得去。不求成绩显赫只求问心无愧。
  高标准的人功名欲望强,能做大事,赢得起却未必输得起。
  低标准的人散淡随意,虽未必能做大事,但赢得起却也输得起。
  标准太高,让人可望不可及,平添出许多烦恼;标准太低,等于为自己的堕落
寻求解脱;没有标准,无异于放弃自己做人的正当权利。
  为公众共同认可的标准就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没有这个标准,好比在陶轮之上,
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善恶的区别了。
  墨子认为,检验一个人思想言论的对与错,应有三项标准。
  其一,溯上从古代圣王的事迹中考察本始,也即立论要研究历史,以历史经验
和行之有效的知识作为参照,古为今用。
  其二,向下了解、调查老百姓耳闻目睹的事实,即注重实际情况,依照百姓民
众的经验。
  其三,将思想言论转变为法律制度,看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对国家人
民有利,即为真理;对国家人民有害,即为谬误。
  知此三者,即知立身处世的大标准。

  3.结果
  人的终结是什么?
  答案令人不寒而栗。
  死。
  毁灭。
  也有另一种回答。
  升天。
  转世。
  这种答案太虚妄,让人感到是害怕结果而编造的精神安慰。
  一群人举着火把,提着砍柴刀向山上赶去,说是山上发现了一头大野猪,忙活了
半夜,连野猪味都没有嗅到。结果是有人开了个玩笑,压根儿就没有野猪。
  据传三天后食品要涨价,市民们争相抢购食物,洗衣粉可以洗到孙子一辈,味精
需用米罐来装。然而三思后一切照旧,食品并没有涨价,只是有人听错了话。
  有一个地方要发生地震了,这消息为权威部门透露。当地人惶惶不安,刚下的小
猪崽、快要临产的母牛都被杀了个精光。可除了开水瓶摇摆了几下,鸡狗瞎叫了一阵
外,什么都没发生,太阳依旧照耀,河水仍然东流。
  人们总是生活在结果的阴影之中。可并没有人真正经历过结果。
  有谁能说,结果是个什么滋味?
  考学考取了,高高兴兴。
  打官司打赢了,心情舒畅。
  做生意发了,得意洋洋。
  然而,这些都是结果吗?不,它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一段经历。当这一个阶段
还没结束时,下一个阶段已经开始了。
  钟声响了。辞旧与迎新同时完成,这里本不可分。
  有人会说体育比赛总要分出一个输赢,决出一个冠亚军,这总该有结果吧?
  其实,比赛只是人在无法把握结果时的投机取巧。假如乒乓球比赛不是21个球
一局,假如跑步没有短跑、中跑、长跑之分,假如足球比赛不是90分钟一场。那么,
比赛会有结果吗?假如无限度地比下去,选手和观众都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所
以说,比赛的输赢只是人所制定的游戏规则,而不是自然的结果。
  关注结果,追问结果,是人性的一个可爱的错误。
  结果使人失望,而过程使人辉煌。

二十、视角的奥秘

  木头和夜晚哪个长?
  智谋和粟米哪种多?
  官爵、双亲、品行、物价,哪项贵?
  由此可见,异类事物是不能相比的。

  ——《墨子·经说下》语译

  两个事物名称必定不同,叫二异;整体与部分不互相牵连附属,叫不体异;
大家不在同一处所, 叫不合异;没有相同因素的一类,叫不类异。

  ——《墨子·经说上》语译

  1.争论
  人世间的争吵、论辩、商榷大都是不必要的。
  然而人们却乐此不疲,争得不亦乐乎。鲁蛮之人一句话不对劲就可以动拳头,
操“家伙”;文雅之士则在暗中使绊子,在纸上打笔墨官司。
  生活中的争吵叫“口角”,报刊上的争吵叫“商榷”,大都不明不白,没有争
出一个所以然。
  《列子》中,以“两小儿辩日”来嘲笑孔圣人,其实也是夸大了争论的效用。
  孔子去东方讲学,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便下了马车,上去看个
究竟。小孩子看见孔子来了,都抢着告诉他,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离人近,
中午离人远。”
  “不对!”另一个小孩急着说:“应该是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嚷道:“你错了,你没看见,太阳出来的时候足足有车轮那样大,
到了中午,却只有菜盘那样大了,这不是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你才错了!”另一个小孩说: “早上天气凉飕飕的,中午却热得像在汤锅
里,这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两小孩请孔子作裁判,孔子抓了半天后脑勺也答不出来。两小孩拍着手笑道:
“谁说你什么都懂啊!”
  孔老先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并不因是小孩儿而胡说一气,不
失其圣人风采。两个小孩儿的辩论各执一词,一个是从视觉来判断,一个是从触觉
来判断,假如变换一下角度,都从视觉或都从触觉来判断,论辩还会有吗?
  争论自然消失,但问题并未解决。
  争论若成了变换角度的游戏,这种争论就毫无意义。
  人们在争论中耗去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一时争得个头彩,最终也将归于
沉寂。
  争论多半不是为了弄清是非,而是为了赌气。对方说:“好”,我就说“坏”,
然后去找“坏”的理由;对方说“坏”,我就说“好”,然后去找“好”的理
由。如此争论,无补于事情的清白,却能将事情弄得面目全非。

  2.仰视与俯视
  自然现象中,仰视见其下部,俯视见其上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离得愈远则
物体愈小。从地面上看飞机,飞机小得像一只鹰;从飞机上看地下,高楼大厦也
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人形跟蚂蚁差不多了。
  生活现象则不同。人看人,仰视则见其大,俯视则见其小。仰视时自己站得低,
看到旁人的脚尖就像见到一块巨石;俯视时自己站得高,高大魁梧的汉子在自己
脚下不如三岁的孩子。
  在权贵富豪面前仰视,在残疾人和乞丐面前俯视。这种改变,人几乎学都不用
学。
  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怎么这么厉害?
  朝廷命官,持皇帝手谕,乃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姓只要听到一声锣响,
赶紧闪开一条道,有谁敢阻拦?黎民百姓对朝廷是仰视,朝廷对百姓则是俯视。
  清朝最末的一位皇帝,曾在当代被改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换了
一个角度看他,罩在皇帝头上的神圣光环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皇帝有什么了不起,
跟凡夫俗子、村妇野男不是一样吗?
  然而,这个俯仰之间的变化花了几千年时间才换过来。
  有句名言: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
  俯视以自傲,仰视以自卑,是人常犯的毛病。人可贵的是平视。

  3.平视最难
  生活中平等太少,平视也就颇不容易。
  有句骂人的话说:把你当人你不会做人。被骂者固然卑微无能,骂者盛气凌人,
也实在可恶。
  做人是自己的权利,不存在别人要你做或不要你做的问题。把别人当人本属平
常,不值得夸耀;不把别人当人,更是毫无道理。

  4.角度
  人站在同一位置,早晨的太阳照过来,人影拉得老长老长,到了中午,人影就
龟缩到了脚下,下午,又朝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
  站在清水池边,俯看池内,则见水中的人、树、房屋、山等都是倒立着的,即
人头在下,两脚朝天,树梢在下,树根朝上。
  这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常识,却是一条重要的生活规则:看取事物的角度不同,
情形迥异。
  现代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古代有个农民起义领袖叫柳下跖,这人好生了得,
攻城掠地,打劫官府富豪财物,为民除害。
  但在有些史料的记述中,却称他为“盗跖”。强盗,坏人也。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领袖都被人骂过。在一部分人眼里,他们是顶天
立地的英雄好汉;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他们则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大坏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众口一词的,没有一个人的评价是毫无异议的。这才叫生
活。
  假如对一件事,对一个人没有任何旁的议论,该举手时统统举手,该说好时齐
声说好,那么,举手、说好的人中,绝对有一部分人在说谎。这是辨别真假的一种
好方法。
  明白了这种道理,许多事就可以释然,心中的疙瘩就可以自然解开。
  一个女子本来相貌平平,但在她的恋人眼里,却美若天仙,这叫情人眼里出西
施。情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角度,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美来。
  能被心爱的人所欣赏,就该很满足,为什么非要令天下的人都来倾慕你呢?
  当有什么事想不通时,换一个角度,便想得通了。
  人对人的议论,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人对人的劝慰,也是变换角度来做
文章。
  别人说你孤傲,不爱合群,你却拥有难得的安宁、清静,享受着旁人享受不到
的独处的欢乐。
  别人说你天真单纯,为人太老实,你却因懒得为一些小事计较而活得格外充实
而滋润。
  别人说你假积极、有野心,你却因为勤奋工作、刻苦钻研,而获得丰硕成果。
  别人说你没出息,是无用之辈,为人瞧不起。你却暗暗发愤,结果一鸣惊人。
  一切看问题的角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人不因为旁人的非议而随意改
变自己,那么,他的努力迟早会为社会所承认。

  5.立身处世的支柱
  生活中少不了一样东西——秤。
  要想不打破脑壳,要想双方都心满意足,要想讨一个公道平衡,就非得用它不
可。
  秤有杆秤、地秤、案秤、弹簧秤、电子秤等种类,天平也是秤。
  以杆秤为例,手提秤绳扣,秤砣与物品均等而产生平衡,就知道了物品的重
量。挂钩上物品增加,则挂钩下垂,秤砣换了大的型号,则秤砣下垂。秤的绳扣,
就是它的支点。
  支点是物体运动变化的轴心。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推动整个地球。
  问题是,物体运动的支点并不像秤那样一目了然,找不到支点,人在外部世
界就显得无能为力。秤的绳扣都找不到,秤如何称法?
  人心与社会之间也有一个支点。支点一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一端指向社会
内部。当两端相等时,心态便趋于平衡。说话办事就会脚踏实地、堂堂正正、心
明眼亮。
  可见,立身处世非要有这个支点不可。
  有的人总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样子,整天唉
声叹气,怨天尤人。这就叫没有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
  有的人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别人经商发了财,自己也恨不得一夜暴富;别
人闭门苦读成了大学问家,马上又羡慕得不得了;别人不求功名富贵安贫乐道,
又对他的清闲自在嫉妒起来。这种人到头来两手空空,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啥。
社会发展了,自己却没有多大的进步,那么,责任究竟是在社会还是在自身?
  个人受到某些委屈、冤枉,感到怀才不遇,那么,自己想了多少办法来改变
这种处境?
  有些人财源滚滚,成了“大款”,那么,自己是否具备那些人的才干、机遇
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自己究竟适合在哪个方面发展?如何为之奋斗不息?
  古人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笔者说,与其埋怨社会不公,不如沉下心从现在做起。
  支点即为人立身处世的支柱。
  支点即为人的主心骨。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