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东方古代文化
 ——《墨子·修身》语译 
君子与小人

  君子的准则是,贫穷的时候显示出廉洁, 富有的时候表现出仁义,生前被人爱
戴,死后被人哀悼。这四个方面是不能虚浮作假而成的,必须反过来针对自身加强
修养。

  ——《墨子·修身》语译

  大人爱小人,比小人爱大人广泛;大人利小人,比小人利大人深厚。

  ——《墨子·大取》语译

  1.天有昼夜 人有两种
  从道德品性上划分,人被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类。
  出身卑微、穷困潦倒的人可以是坦荡荡的君子;官威赫赫、富甲一方的人也可能
是一个无耻的小人。将人放到道德的天平上称一称,是君子是小人就清清楚楚了。在
这里,将军与士兵、父亲与儿子、君主与臣民、富人与穷人、教授与文盲、男人与女
人,都是平等的。  
  冲锋号一响,奋勇向前的是君子,畏缩不前的是小人。
  儿童落水了,下去救人的是君子,站在岸上看热闹的是小人。
  有话当面说,背后不整人的是君子,当面喊哥哥,背后下毒手的是小人。
  人人都愿做君子,而不愿做小人。即使翻墙人室、鸡鸣狗盗之徒,也不愿自认为
小人。
  有些现代嬉皮士似对“小人”怀有好感,对君子不以为然,但那只不过是装装样
子,幽默一下罢了。或许还有些吃不上葡萄便说葡萄酸的味道。
  君子、小人的划分给我们帮了大忙,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甚而
恶;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甚而恶。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君子、小人的划分往往不那么简单,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就
不好掌握。
  墨子讲过一个小故事:
  齐景公问晏子说:
  “孔子为人怎么样?”
  晏子不回答。景公再问,晏子还是不回答。景公说:
  “拿孔子来说我的人很多呀,都认为他是贤人。现在我问他的事,而您却不回
答,是什么原因呀!”
  晏子回答说:
  “我晏婴不肖,不足以知晓贤人。即使这样,我听说所谓的贤人,进人人家的
国境,一定要努力密切他们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平息他们上下之间的怨恨。孔子
到了楚国,知道白公胜的阴谋,却把石乞奉献给他,助他作乱,楚惠王因此差点被
诛灭。我不知道孔子与白公胜相比,有什么不同,因而不能回答。”
  孔子,这位倡导人们做君子的道德家,能说此种表现有君子之风吗?
  君子、小人的混淆,源于人自身的弱点。君子人人爱慕,小人人人鄙夷,故有
些人明明是小人却不愿承认,装扮成君子的模样招摇撞骗。满嘴巴仁义道德,满
肚子男盗女娼,就是说的这号人。
  还有一种人,今天是英雄豪杰,为人称赞,可一旦地位一变,就自以为得意,
顿失英雄气,变成一个市侩小人了。今天是武松,明天就是撮合山王婆子。
  所以说,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
  因而,我们对待人时,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不能将人一棍子打死。

  2.虎落平阳
  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试想想,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
在莽莽森林之中,只要一声怒吼,就可以地动山摇,百兽无不闻声丧胆,望风而
逃。倘若在一马平川的荒原,老虎的吼叫没有回响,且遭到狗类的围追调戏,那该
是多么让它伤心的事。
  这类事在人类社会中比比皆是,即小人得志,君子遭殃。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兵未必不讲道理。这句话应改为“君
子遇小人,有理说不清”才对。
  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多半是君子一败涂地,小人得胜回朝。
  宋朝大将军岳飞对大宋江山一片赤诚,前方御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威名盖
世,却败在奸臣小人秦桧手里,死得不明不白,糊里糊涂。
  君子,正气凛然,胸怀坦荡,爱憎分明;小人,两面三刀,弄虚作假,煽阴风
点鬼火。可君子为何总是斗不过小人呢?
  虎落平阳,龙游浅水,只是个别。但君子斗不过小人却是人类社会的家常便
饭。
  深山藏猛虎,大海出蛟龙,狗虾之类最终只能在平地、浅水处称雄。就像苍蝇
适合在粪堆中生长一样,小人得志,说明社会有许多供他们生长的阴暗肮脏的场所
和空气。
  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在于他勇于清除打扫那些肮脏的场所,换来清新宜人的
空气,让小人无安身之地。

  3.小人战术
  君子斗不过小人,在于小人的战法君子适应不了。
  其一,不讲规则。
  像现代商务活动中,讲究重合同,守信誉,小人吃了亏就撕毁合同,说的话、
许的愿全不算数。君子遇到这样的对手,真叫是束手无策。
  其二,不重然诺。
  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说—不二,即使自己吃亏受辱,也绝不违
背诺言。这一点上小人与君子截然相反,小人说话从来是不算数的,许下诺言时信
誓旦旦,但他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要去兑现,刚才说一定要怎样怎样,转身就忘得干
干净净了。倘若要去与他对质,他会装出莫名其妙的神情,反问道:“是吗?我说
过这样的话吗?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说话算数表示这人言而有信,信就是信义,就是尊严,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
形象。君子重然诺,也就是要在社会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受人尊敬的形象。有一句老
话叫“一诺值千金”,意思是君子不随便许诺什么,但答应下来的事就一定说到做
到,绝不食言。你向别人借钱,讲好三天以内还,可过了三个月还不还,也不给别
人一个交待。你说下次别人还敢借钱给你吗?还愿与你打交道吗?
  其三,不讲情谊。
  人都是你好我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都是
世代相传做人的格言。墨子告诫世人说: “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野战;家主之
间相爱,就不会互相篡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
会仁惠忠诚;父子之间相爱,就会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和睦、协调。”
  小人就专干违背这些做人信条的事。你主动对他友好,帮他的忙,好像是欠他
的帐,该给他干似的。这种人危难时只顾自己逃命,从不会顺手扶别人一把。父母
养育子女,子女赡养老人本是天经地义,可生活中时不时发生儿女吃喝玩乐,老人
露宿街头的悲剧;有的儿孙满堂,老人却被迫申请“五保”。这就不仅仅是不讲情
谊的问题,完全是丧失人性了。
  其四,以己度人。
  君子与小人都会以己度人。君子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因而总是以善良的
眼光去看待别人;小人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而总是把别人想象得跟自己
一样坏。这正是正大光明的人常败于阴谋诡计之徒的重要原因。堂堂男儿不屑于故
背后打黑枪,也就没防到别人打自己的黑枪,这正中卑劣小人的下怀,他们面对面
地干不过别人,就专门干打黑枪的勾当。

  4。知人知面要知心
  学会识别人是人生的一大难题。无论怎样英明、聪慧的人,都可能在识别人上
犯错误。
  你待他恩重如山,视为己出,他却在背后打你的黑枪;你对他不仁不义,让他
受了冤枉委屈,他却可能在关键时救你一命。
  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倘若每个人脸上都贴着标签,张三为人忠诚老实,李四为人不讲信义,那么识
别人就容易多了。问题是,人的识别能力有限,以貌取人常常出错,明明是真心诚
意你却以为是虚情假意,明明是满口胡言,你却以为句句是真。人又特别善于伪
装,本是一个卑劣无耻的小人,却装扮出道貌岸然的模样,本是一个心狠手毒的歹
徒,却骗得人们的同情。就像白骨精一样,一会儿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会儿变
成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若不是亏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唐僧早就成了妖怪的下
酒菜了。
  人几乎没有不做假的。有的做得真诚自然,不失人格,如医生对垂危病人善意
的安慰,这都情有可原。有的则专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有的一般情况下形象尚佳,但偶尔做一次假,也令人防不胜防。
  学会识别人的本来面目,还须多长一个心眼。

  5.观察要细 心眼要活
  历史把人分成好人、坏人两大类,谁是奸臣佞人,谁是忠臣良将一眼便可看得
清清楚楚,这为我们识别人帮了倒忙。
  人的品德的确有高下之分,但针对一件具体事而言,则未必是品德好的就对,
品德坏的就错。究竟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任
何先人为主的识别人的方法,都是注定要碰壁的。
  这里只讲二则并非教人识别人的小故事,便可略知其中奥妙。
  一则是孟子讲的:
  一次,有人送给郑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他的手下人把鱼放到池子里去。结
果这个手下人把鱼拿出去偷偷地煮了吃了,然后回去告诉子产说:“鱼我已经放
了,刚下水时呆呆地不动;一会儿,它就显出很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
了。”子产高兴地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那手下人出来对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早已把鱼煮了吃了,他还得意洋洋哩!”
  郑子产是何等聪明的人,却被自己的手下人骗了个结结实实。子产太相信自己
的聪明,没料到手下人也会在主人面前耍手腕儿。
  另一则是笔者讲的:
  一个单位分房子。按规定先打分,得分高的先分,依此后移。小郑和小杨是好
朋友,原先同住在一幢旧平房里,来往甚密。这次小杨比小郑高一分,应该小杨先
分,两人一起高高兴兴去挑选新房。新房并非同一式样,也有好坏之分。小郑帮小
杨参谋,很是积极。小杨开始相中了一套,小郑极力反对,列举了这套房子的许多
坏处,小杨听了小郑的话,挑了另外一套。小郑便挑了小杨不要的那一套。事后旁
人都说,小郑那一套比小杨的好,小杨吃了个哑巴亏。
  小郑在小杨不经意时多了个心眼,事情就这样简单,但小杨却从此心里有了疙
瘩。
那么,真是人心难测吗?
未必。
靠使点心计、耍点手腕来获得一点小利小惠,终究会被人识破。识别人最好的办
法还是靠时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假的终会烟消云散,
真诚和友爱将会在生命中永驻。

七、苦与乐

  即使是古代的圣王,哪能使五谷年年丰收而不遭旱涝之灾呢?但他却没有挨饿
受冻的百姓,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努力把农时抓得很紧,自奉又很节俭。

  ——《墨子·七患》语译

  不吃苦中苦,难成人上人。

  ——民谣

  1.良药苦口利于病
  一棵树苗,要想使它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材,必须精心培育,修剪随意
长出的枝丫,使主干笔直而茁壮。
  一个小孩,要想让他长大成人后有所作为,有益于社会,也必须从小加强教
育,犯了错误,·该说的要说,该打的要打。一味骄纵,任其自然,终难成器。
  人为什么非要栽跟头、吃苦头后才能成熟起来呢?
  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罪犯被押上了刑场。
  罪犯巳是因偷盗成性而导致杀人灭口。临刑前,监刑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说。他
说想与他的母亲说几句话。母亲来到了他的身边,将耳朵凑近他,想知道犯了死罪
的儿子还有什么话留给她。儿子却一口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然后对母亲说:
  “我小时你为什么不教育我?为什么不骂我、打我?害得我今天这个下场。我恨
你!”
  母亲和儿子都悔恨交加。
  或许母亲对儿子骄纵了,自小没严加管教;或许母亲对儿子是严格的,但儿子
反感,听不进去。总之,儿子没有经过磨练,没有吃过苦头,一味放纵自己,以至
铸成大错。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自古皆然。
  为人是这样,治国亦如此。
  一国之君,贵为天子,听惯了阿谀奉承的话,对好心好意、为国为民的进谏就
不爱听了。中国历史上因直言谏上而蒙杀身之祸的该有多少呵!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例外。大臣魏征多次当面指责皇上的过失,连文武百官都
觉得伤了皇上的面子,太过分了。但太宗不以为然,对魏征奖励有加。他说:水可
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多听听下面的意见有好处呵。
  让别人批评自己,尽管很伤面子,但于己于人于国都有好处。伤点面子,掉点
底子又何妨呢。
  害怕别人批评,拒绝别人批评,到头来失掉的岂只是一个面子而已?

  2.有取舍就有完美
年少单纯的人很喜欢追求完美,把完美想象成十全十美。一旦发现生活不像自己
想象的那么简单,十全十美的事很难有,便陷入悲观绝望:呵,我做了一场梦呀,
生活是残缺不全的呀,没有完美可言呀!
  其实,完美是有的。完美与十全十美并不是一码事。  
  在功利市俗的人看来,先哲墨子一介匠人,又没多少钱财,穿粗衣、着草鞋、少
饮食,艰苦朴素,实在是不完美。
  但墨子自己却不这样看。  
  他自称“贱人”,乐意与下层劳苦百姓在一起生活,丝毫没有未混上达官显贵的
失落感。他以为,做官未必就一定高贵,平民百姓未必就一定下贱,有能力者才能够
做官,无能力者不能占着茅坑不屙屎。人生而平
等,并五天生的贵贱。  
  他潜心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用木料做成的鸢鸟,能在天上飞翔一天,他制造
的云梯,样式精美,工艺复杂,为世人所称赞。
  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他周游各地,宣传、实
施和平主张,因而深受人民拥戴。他建立起了独具品格的墨家学派,成为中华民族的
思想瑰宝。  
  墨子对他的一生该是多么满意。他的博学多闻,他的原创性的丰富思想,他广泛
的发明创造,他多方面的建树和贡献,不仅在春秋战国,即使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上,
有多少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他的人生该是多么完美呵!
  完美,应该有所取舍。一座园林,太规整,景观太拥挤,什么都有,其实已不好
看了。去掉一些景物,建几道曲廊小径,就别致了,也就完美了。太阳有起有落,月
亮有圆有缺,这就是完美。若老是一个圆盘挂在天空中,那该多么单调,那就不完美
了。
  人生的道理也是这样。
  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美吗?一点也不完美,只会平添
烦恼和寂寞。
  酸甜苦麻辣都尝遍,愈是艰险愈向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不把吃苦受难当成
负担,而把它看作是生活本身应该有的内容和形式。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完美的人
生。
  对现代人来说,没有过分的奢望和私欲,只求充实自己,有为社会;只求心定神
宁,顺其自然。那么,完美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每个人都有可能进入完美之境。

  3.以苦为乐 其乐无穷
  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与“苦”有关的故事。
  战国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复国。在蓄积力量、策划反攻的岁月
里,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国耻,发
愤图强。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勾践卧薪尝胆,以苦自励,精神固然可嘉。但勾践吃苦只是手段,最终打败吴
国才是目的。胜利后他就不再睡柴草,尝苦胆了。
  在勾践眼里,苦就是苦,乐就是乐,人必须吃苦,但目的则是换回享乐。
  生活中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可以出“绝活”,绝;活就是对某种技艺出神人
化的把握,这一般都需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有一些难度大的技艺,譬如武术
中的二指神功,杂技中的高空钢丝表演,自由体操中的空中转体三周半倒立等,则需
要经过长时间的苦练,且只有少数人才能完成上述动作。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以说成大器者都需经过这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难免有苦不堪言、让人无法忍受的时候,但却是苦中有乐的。可谓苦字当前,乐
在其中。而刻苦磨练,掌握了真本领,更是其乐无比。
  中国有一类诗人对写作精益求精,每一字词的运用非千锤百炼不罢休。有所谓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写照。这类诗人就被称做“苦吟”诗人。
  唐朝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
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不巧碰到了
大文豪韩愈,贾岛向韩愈说明了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
  在旁人看来,为一个字词的变更而绞尽脑汁,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但在诗人
眼里,一字之差,诗意两殊。这一个字,就像人的灵魂一样,它是诗的灵魂。有了
它,整首诗就活起来了,诗意就出来了。当诗人沉浸在这种创作的高潮状态时,他感
受的是一种冲动和燃烧,是将淤积于内心的情愫释放出来,是无比的兴奋和甜蜜,全
然没有苦不堪言的感觉。
  此刻,苦只是市俗之见,快乐才是事实,才是诗人真实的感觉。
  能够从苦中品出甜味,你便懂得了生活。

八、自 诫

君子作战虽然有阵法,但勇敢是根本的东西;治丧虽然有礼仪,但哀痛是根本的东西;
士人虽然有学问,但品行是根本的东西。因此根基立得不牢固,就别务求细枝末节的
茂盛;关系近的人不能相亲,就别务求招徕远方之人;亲戚不归附,就别务求对外交
际;凡事有始无终,就会贪多求全;举一件事情不能弄明白,就不要务求博闻广见。
  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才智不会通达;说话不讲信用的人,他的行动不会果断。
拥有钱财不肯分给别人的人,不值得跟他交朋友;守道不专
  一,认识事物不广博、分析是非不能明察的人,不值得跟他交游。

  ——《墨子·修身》语译

  修身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成功了总结经验,失败了吸取教训。不断地反躬自
身,观照社会,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将因此变得聪明起来。

  1.与病为友
  对待疾病,大凡有三种态度。
  一是以病为忧。忧而生惧,惧而生仇,久而久之,患上疾病恐惧症,小病大
养,大病早亡。
  一是以病为敌。与病魔作拼死的抗争,战略上藐视疾病,战术上重视疾病,直
打得疾病土崩瓦解,或者两败俱伤。
  一是以病为友。病既然来了,赶也赶不走,驱也驱不散,怎么办?不如干脆把
它当朋友看,对久病之人来说,这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境。
  患病并不可怕,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它。乐观者,以病为友;悲观者,以病
为忧。
  很少生病的人,偶尔得了一种病,便天塌了似的,吓得魂飞魄散;真到了大病
临头,早没气儿了。久病的人对此见多识广,得了支气管炎胆结石,就像见到亲戚
朋友一样熟悉,吃喝拉撒睡全不误,没有一丁点精神负担。他们明白,生病原本是
人生极正常的事,全然不必大惊小怪。该吃药时吃药,该打针时打针,一切以平常
心待之,既不讳疾忌医,也不小病大养。
  常言道,久病成郎中。其实并不是说病人都会替人看病,而是说病人能够更多
地体会、思考生命本身的问题,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懂得人为何会患
病,身体的哪些部位易出毛病,该怎样预防,如何积极地医治等等;聪明的人,则
联想到时光的易逝,生命的可贵,明白在有限的生命里,该多行善事,多做工作的
道理。
  人们有许多训练意志力的办法,疾病也是一种。有人做刮骨截肢的外科手术,
不用麻药,依然谈笑风生,视同游戏;有人身患不治之症,临近死亡,却能奇迹般
地活过来,仍旧乐观畅达地生活。  ’
  在意志坚强的人面前,疾病也只得甘拜下风。
  从某种意义上说,疾病是训练人的意志力的好学校。
  以病为友,奥妙在于能从疾病中感悟出人生。  
  长期患病,仿佛与健康人的世界隔了一层什么,仿佛从另外的视界打量尘世,
疾病便不知不觉地成了病人的伙伴。独处时,它伴你同坐;孤寂时,它听你诉说。
如果有一天病好了,长期与自己相伴的那一份思虑一去不回,兴许会有空荡荡的
感觉,就像失去了一个心心相印的好朋友。这不是说人一定要留个病恙在身上,
或必须长年卧榻,而是说生命的贵贱,世态的炎凉,都将在疾病中获得最真切的
感受。
  以病为友,不仅是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朋友,而且是多了一种生活的内容和生
命的体验。

  2.与自己作对
  有个汉子,赶着一辆牛车,经过岔路口,老牛只顾低着头朝前走。汉子连忙跳
下车子,想要叫牛车朝后退几步。本来,他只要一手牵住牛鼻子上的缰绳,一手晃
动鞭子,老牛就会乖乖地向后退。可是他不,他很生老牛的气,就只管用双手扳住
车子向后拖。而牛呢,却拼命朝前走。于是,一个向后拖,一个朝前走,就在大路
上顶起牛来。汉子愈使力,牛便愈用劲。这个汉子如此蛮干,结果不免要闯祸。
  这是《周易·睽》中的一种卦象。这个汉子不懂因势利导,一味蛮干,本来轻
而易举的事结果弄得难以招架。这位汉子太不聪明,简直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
  《周易·井》中的一种卦象也颇有意味。  
  村子里有一眼井,井水又清又甜。全村男女老少来来往往到井上汲水。淘米、
洗衣、饮用都靠这口井的水。可是大家只管汲水,却不知爱护。渐渐地,井水干
枯了,被泥沙堵塞住了。村里人汲不着水,围在井边吵吵嚷嚷,却不想法去淘清
这眼井,反而气急败坏地把肋水用的瓶子砸个稀烂。
  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发动大家把井淘清就是了。可这些人只会怨这怨那,
甚至迁怒到汲水瓶子,结果大家都用不成水,使自己为难。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若处理得好,自己就会轻松愉快,感到事事顺心;若处
理得不好,就会事事麻烦,就像一团乱麻,理也理不顺。
  不会处理问题,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使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变得于自己不利,
这就叫与自己作对。
  一个学生,本该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后有益社会,他却整天吊儿郎当,不学
无术;一个官员,本该为社会多做贡献,他却贪赃枉法,骄横无道。因自己的不
慎毁灭自己的理想,葬送自己的前途,这真是人生悲剧。
  与自己作对,也许本不情愿,但客观效果就是姬此,摆也摆不脱。因过分放纵
自己而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最积极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时时提醒自己,做到自省、自励、自强。
  人为什么会与自己作对呢?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明智的、理性的自我,一个是放纵的、
迷惘的自我;一个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开放的自我,一个是脱离时代的、封闭僵化
的自我;一个是关怀友爱的自我,一个是自私自利的自我。当两个自我发生矛盾和
冲突时,与自己作对便不可避免。
  因而,从与自己作对的困境中走出来,丰富提高自己的人生,便显得格外可贵。
  在安逸与劳累面前,我们能放弃安逸的生活,而不以劳累为苦吗?
  在清贫和奢侈面前,我们能不厌弃清贫,不追求奢侈吗?
  在荒淫和自律面前,我们能力戒荒淫而洁身自好吗?
  安逸、奢侈、荒淫等是最能迷惑人的东西,让人沉湎眼前的享受而放弃人生的
大目标,这叫自己害自己。劳累、清贫、自律等表面看来是吃苦受累,但人的意志
力因此得到锻炼,人的才学和品行因此得到培养,人因此变得聪明起来,善于处理
各种复杂的问题,化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这对人生来说,真是善莫大焉。

  3.与恶人共处
  有一则农夫和蛇的故事。
  农夫看到了一条冻僵的蛇,见它可怜,便把它揣在怀里捂着,一会儿蛇苏醒过
来,一口咬伤了农夫,农夫中了蛇毒,临死前告诫旁人说:不要怜惜像蛇一样的恶
人。
  不与恶人共处,躲得远远的,或是到一个清静、友爱的地方去,行吗?
  不行。
  善与恶没有天然的界线。一辈子行善的人也可能干出一两件恶毒的事,恶贯满
盈的罪犯也曾有过良心发现的时候。有的杀人犯也许并没有想到要去杀人,有的伤
人者也许是替弱者打抱不平。
  作恶有有意无意之分,善恶因立场观点的不同而看法各异。用一种简单的机械
的眼光看待恶,就像小孩子从相貌上区别好人坏人一样,只能让人感到幼稚可笑。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恶人恶事出现,因而,如何与恶人相处,是一门了不得
的艺术。
  与恶人共处,让人变得机警老练,让人明白世界原本是如此复杂多变,太阳底
下有阴影,碧波里也会起浊浪。敢于且善于与恶人打交道的人,都是一些大智大勇
的人。
  与恶人共处,上上策是在恶人想干的坏事还未干之前,就将其阴谋扼杀在摇篮
中。能智取则智取,不能智取则强攻。
  墨子智斗公输盘,说服楚王,是智取的范例;诸葛亮摆空城计,使生性多疑的
司马懿不敢贸然攻城,也是智取的范例。
  曹刿论战,强调一鼓作气,是强攻的范例;诸葛亮与周瑜联手,在赤壁火烧曹
操,大破曹军,也是强攻的范例。
  凡夫俗子的智慧有限,不可能事事都料事如神,将恶人治得服服帖帖。坏人当
道,好人遭殃之事比比皆是,怎么办?
  常言道,大道朝天,各走半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不能促使
恶人改邪归正,却也不能被恶人牵着鼻子走。
  跟在恶人屁股后面爬,或许能够官运亨通,至少也能清静平安颐养天年;与恶
人保持距离,不愿同流合污,要么灾祸临头,要么被排挤到一边遭受冷遇。这时
候,就需要一点甘愿受苦、甘愿清贫自守的精神了。
  糟糕的是有些人心眼并不坏,但却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糊里糊涂上了坏人的
当,成了坏人作恶的帮凶。更糟糕的是这种人不知改过,将错就错,最终变成彻头
彻尾的恶人。
  抽大烟的人开始并不知道鸦片的毒性,被引诱受骗后,便又如法炮制去诱骗其
他的无辜者。有人对聚众狂赌并无兴趣,只是觉得新奇好玩,凑凑热闹,时间一长
就可能陷进里面而不能自拔,以至倾家荡产,妻离子
散。后悔就来不及了。
  与恶人共处,需要勇气,需要谋略,需要耐心。
  倘若能将一个恶人变成善人,那就更是一种贡献了。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