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东方古代文化
 墨 子 清 谈  
中华文明,数千年一脉传承。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如果说使国人骄傲,但
近代以来,不如说常使人陷入困惑。很显然,久远的灿烂,倘没有厘清思想,认准出
路,是一种骄傲,也是一个包袱。这应当也是一个历史事实。反观历史,可以说,中
国自康、雍、乾三代以降,中国君主政体的盛世荣耀收敛了最后的辉煌,俟后,洋人
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历史进入一种艰难的选择,中国文化陷入一种尴尬,
中国人生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陷入一种迷茫。无论是“西学中源”,还是“中体西
用”;无论是根深蒂固的“天朝心态”,还是“全盘西化”;无论是“五四”时期刚
刚开始就中断了的文化启蒙,或是共和国成立以来诸多运动与畅想,或是近年以来时
而有之的所谓“一切向钱看”、“读书不如赚钱,赚钱不如做官”,国人常陷入一种
思想的浮躁和行动的匆忙。应当承认,过分久长的历史确实给了民族某种重压,但我
们已无法让历史负责任,相反,由于现实与心理的诸原因,传统又似乎成了一切不幸
与灾难之源,因而常常成为众口一词的批评口实,因为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明确对照,
这对我们也已是一段历史,或者还要某种程度地继续。这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也不
能不认真去思考的。尽管这于我们国人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后来人似乎没有理
由过分苛责前人。作为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应当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时代对一个
时代及其未来负责。
  似乎至少可以承认这样的认识,历史是人的历史,传统是人的传统。所谓历史与
传统的辉煌,说到底是人的辉煌,而所谓对历史的继承,说到底也是人对人的继承,
或者说是后人对前人的继承,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后学对前贤的继承。另外,历史是以
一种价值的形态确立其存在的。是的,能确立当时的价值不一定就能在未来产生好的
效用,价值有其临时与历时诸形态,这就是对历史的厘清,对前人的公正态度和全面
认识。而于民族精神最见根本意义的当是先秦诸子。这是一个源头,虽不一定是惟
一,但至少是最为重要的。先秦诸子之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用德国哲学家(公元
1883—1969)的话说是“轴心”的意义,这就是圣贤的思想、风范、功业,乃至其作
为人的生命内在意蕴的典范性、指导性。并且这个轴心至今还是惟一的。从这个意义
上说诸子是不死的,也正因为此,一个民族只要她存在下来了,发展开来了,他们就
有着恒久的价值与生命力,这里尤其是民族精神的轴心与源头,关于这一点不仅是理
解的,更是存在的。自然,这二者在后来人或者更多的是一种发现与体认。因为发现
前人实际也是发现自己,体认即找到我们的精神之根。这或者说就是我们组
织、出版《诸子解读丛书》认识与历史的原因。或者,说得更深入一点,中华民族的
先秦诸子,与其所在的时世共创了一段历史的辉煌,开创了一个行为方式思想精神的
轴心时代,因而也成就了个人的一份人生的灿烂。而与社会历史人生言之,历史是群
体的活动,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史,但这所有说到底又是以个人集合的形式完成
的。这样,焕发一个民族的精神落实下来就是焕发每一个个体的精神。这也就是诸子
于我们的意义。
  而就一种社会选择言之,一切历史从文明形态上研,只要它存在、发展,就必然
要进入传统,乃至必然要继承传统,这样冷静地对待传统,刮垢磨光地发现与体认传
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明规律。于是问题又回到同一个逻辑起点上
来,历史是人的历史,这样,诸子于我们就更见意义。而今天我们说弘扬优秀民族传
统文化,不仅要心平气和地认识历史,也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先贤先哲。就一种认识
讲,民族进入发展的困难时期,又面临诸多思想与形势的干扰,乃至由之带来个体行
为选择的困惑与忙乱,于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通达见地就特别重要。这既是时
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注入《诸子解读丛书》的期望。换言之,面对新的时代,
新的世界,而所谓走向世界,本来有时多少就显得有一点情绪化。所谓世界是世界的
每一个部分的存在,每一个地域的存在,每一个民族的存在,每一个国家的存在,乃
至由之产生的精神文化的存在。我们本来存在,甚至无须炫耀五千年历史,无须夸
说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结论本来是现存的。重要的是需要
一份冷静与清醒。
  说到这里,关于这套丛书的由来、体式和风格,还须交代几句。
  最基本的思考就是上面说的那些,但一定的内容总是结合着一定的形式。而就某
种意义上说,对于精神生产,在生动活泼的人的面前从来是没有确定的内容和形式。
这就是说要出好《诸子解读丛书》对我们来说还要找到一个好的形式,并赖于这一形
式,使丛书确实能给读者以教益。从对象上说,中华先秦诸子,其学说、功业、影响
是确定的,但认识与表现他们却远不确定。这样,给读者以好的内容,又以一种好的
形式就十分必要了。有此想法其直接后果就是本丛书的问世和所受到的华人世界读者
的广泛欢迎。那么,这就是说从文体上说,《诸子解读丛书》的文字,从单篇上看,
是文化散文的,从框架上看又成传论整体。它不追求考证的索隐钩沉,却指望富有思
想见地,又有文学的灵慧;既见人世沧桑,劝世励志,又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因为诸
子也是人,这样诸子之诸般人生情景于我们之读者,也就意味提供多般人生选择,也
提供种种行为参照,甚而启示与模范,乃至一种诉诸恒定的道德良知的善恶判别。一
句话,就是让读者深切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活力永存、魅力不减的民族精神。这样
从文本上说,一人一种书,一人一个点,但一个人是一个生命的世界,而诸子的集合
则应是生命与思想的浩瀚星河。
  另外,交代一句,《诸子解读丛书》的前身是《中国圣贤人生丛书》,因此丛书
问世以来深受读者欢迎,畅销海内外,陪伴了一个时代的读书人。但也正因此,她也
屡受侵夺,效颦者有之,抄袭者有之,改头换面翻印者有之,更甚者干脆扫描制版重
印。真是道高一尺魔 局一丈。这一次修订改名问世,除了期望摆脱盗版影响外,在
新的世纪,我们初衷不改,但愿读者开卷有益,不当处亦望开诚赐教。
  2002年12月
  10日于广济居

  1.墨子其人其书

  墨子名翟,鲁国人。具体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根据史书中对他生平事迹零星的记
载,可推知他的生卒年大致在公元前466年至公元前400年,即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
即春秋到战国过渡时期。
  用某些现代人的标准看,墨子一生活得很不“潇洒”。他出身平民,家境并不宽
裕。后来他有了名气,有很多人追随他,可他却不懂得利用别人对他的看重为自己捞
好处,而是与学生们一道穿粗衣,着草鞋,少饮食,日夜不休,以吃苦为乐事,并自
称“贱人”。他不会像孔子那样摆“圣人谱”,也不会像庄子那样“玩潇洒”。在他
身上,真正体现出了艰苦朴素、勤奋刻苦的民族精神,而这,正是中国人至今仍在倡
导的优秀传统。
墨子一生做了许多事,其中他从一个儒门弟子,发展到“非儒”,进而自立门户地
独创墨学,颇耐人寻味。墨子对儒家的不满,一是礼仪制度的繁缛,二是厚葬重孝的
危害。儒家的这两大弊端,束缚了人性的自由发展,造成了民生的贫困。墨子以人民
的要求和意愿为出发点,率先举起了非难、批判儒家的旗帜,并进而生发出墨家学派
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一些原创性思想。
  楚惠王期间,楚国与越国在长江上展开水战,起初,越国利用下游的有利地势,
击败了处于上游因而难以后退的楚军;后来,公输盘到了楚国,为楚国创制了
“钩”、“镶”两种武器,因而大败越人。公输盘在墨子面前自夸钩镶的灵巧,并讽
刺墨子说:“我舟战有钩镶,不知子之义亦有钩镶乎?”墨子虽以“我义之钩镶,贤
于子舟战之钩镶”作答(《鲁问》),但这促使他意识到,光有“兼爱”、“非攻”的
道理是不能抑止侵略者的野心的,还必须同时采取以实力防御对抗侵略的措施。从此
后,墨子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防御理论和防御器械,并组织起一支组织严密,既授业
修行,又迎敌作战的队伍。墨子所有这些表现,无论作为思想境界,还是作为一种行
为风范,在先秦诸子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关于墨子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得详细一点的是《公输》中“止楚攻宋”的故
事。墨子听说楚国将攻打宋国,只身赴险,从鲁国出发,行十日十夜赶到楚国,
先以道理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又与公输盘进行攻、防演习,尽数挫败公输盘攻城的各
种器械,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用完,而他守城的器械还有余。为防止楚王不讲信义,
他事先将三百弟子安排在宋城之上,以迎战楚军。楚王见软硬两手都被墨子封死,只
好打消了攻宋的念头。墨子的智勇双全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记录。此书原有七十一篇,流传至今的有十五
卷五十三篇,大体可分为四部分:1.经说,即今人所谓之“墨辩”和“墨经”。这
个部分中包含的逻辑思想和逻辑体系,在人类逻辑思想发展史上,可与相媲美的惟有
亚里斯多德逻辑学,印度因明论,卓越的贡献自不待言。2.论说。系统表现了墨子
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观念,闪现着一个杰出的平民思想家的风采。3.墨语。记录了
墨子和外界辩说时的一言一行,是墨子思想的具体体现。4。战备。集中反映了墨子
怎样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军事防御方面,是古代军事史上极为珍贵的史料。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