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养生保健 - 古代养生保健秘库
 生命的规律 
   生命的规律。要求生命的良好持续,就必须先掌握好生命的规律。要花荣果盛,必须先把根系扎稳栽深。根深,然后枝干才能得到保障和必要的营养.才能开花结果。反之,如果根扎得太浅,人畜一碰,或是风雨一摧,就根拔树倒,以致于枯萎而死,根本就谈不到花荣果盛,茁壮繁茂。老子的这些概念的提出,就引发了东方特有的生命哲学思想与原则,被东汉以后道教创立者和秦汉以来的养生家、医药家奉为圭臬。也从而造成了中国生命科学的独树一帜的完整的思想理论。
   正是基于这个创立者的良好开端,使重身贵生成了道学的最显著特征,换言之,道学也成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它集中了养生学说和技术之大成。早在先秦时,道家就有了讨论养生的系统学术,周朝末年在道家的圈子内甚至形成了以彭祖、王乔、容成公、安期生等人为代表的行气、房中.药饵三大养生派别。《老子》五千言,对当时三派成就有高度概括性论述,明确提出了养生这个概念。“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摄
者,养也,摄生就是养生,就是调理培养生命力。人出母腹,呱呱坠地,其生相同,其死各异,有的精神萎靡,半百而天;有的百病不侵,百岁犹健。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原来他们生育培养出来的生机、生命力的厚薄有所不同。老子不但提出了“摄(养)生”这个概念,还提出了养生之道在于“生生”的固本策略。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其养生思想的核心,就是在于增强机体的活力.在于预防疾病。养生的治本之方在于强化生命的根基,它的最终目的是既长生又久视。尽其天年,无病而终,就是长
生;耳聪目明,老而不衰,就是久视。长生久视之道,兼顾了生命的量与质两方面。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摄生思想,他以“养生主”为题,以庖了解牛为喻,指明养生在于顺乎自然,不为外物拘泥,不为情感的悲欢所左右。“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安时而顺处,哀乐不能人也。”他强调神养。从心性修炼人手,来实现保身、全生、养生、尽年的目的。《庄子·人世间》还详细讲解了从心性人手的静功修炼法——“心斋”的步骤和方法。这是一种忘掉自己形体的存在,而使精神彻底解脱出来的“无己”修养观点。老子曾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无吾身,吾有何患!”庄子继承了老子这一认识,认为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时时刻刻困扰着人心,这一切都是由于形体的连累,一旦“吾丧我”,也就没有这种烦恼了。“吾丧我”就是“无己”,它是庄子在无名,无功基础上,进一步解决身心矛盾而提出的主张,做到了这一步,就可以便精神“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了。
   如何才能做到无名、无功、无己呢?庄子提出的办法是“心斋”和“坐忘”。何谓“心斋”?就是要保持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虚也者,心斋也。”亦即“去知”,“黜聪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就势必被
弄得人疲惫不堪;而疲惫不堪,自然就没有逍遥自在可言了。所以要实现逍遥游,就必须“黜聪明”,“去知”。即使每日“与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认识它,更不要去沦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消弭一切名利之念,达到“无名”、“无己”。彻底改变“人为物役”的状况,把精神从名僵利索中解脱出来。
  “坐忘”是实现“无己”和“逍遥游”的另一条途径。所谓“坐忘”,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堕肢体。“离形”。当然堕肢体并非真的要毁掉身体,或者是弄得缺胳膊少腿,而是要忘却自身的存在,一任脱离形骸的精神逍遥遨游。就像庄子所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道遥乎无为之业。”忘掉自身,超越尘世,一切是非烦恼全然消失,潇洒自在,其乐何极?可见,“忘。,是庄子解脱学说和养生观的一大法宝,它不仅要求人们忘年忘义、忘其所受,忘天忘物,总之要忘掉一切,最后连自身也要忘掉,只有“忘己之人,是之谓人于天。”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